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韩国担忧MERS重创国家形象 部分地区现"反韩"苗头

2015-06-05 07:31:30 陈尚文 金惠真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王海云  
分享到: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陈尚文 金惠真】4日,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继续在韩国蔓延,当天韩国出现了第一例MERS三次感染死亡病例,新增6例感染病例。除了对疾病的担忧,由于近来许多外国媒体大篇幅报道韩国的MERS疫情,韩国媒体开始担心,各国会因此出现“避韩”情绪,重创韩国的国际形象和经济。

《环球时报》记者4日收到的韩国保健福祉部通报显示,当天,韩国MERS确诊病例增至36例,三次感染病例共6例。隔离对象总人数为1667名,其中新增266名,另有62人解除隔离。韩国教育部4日下午5时通报称,韩国全境有1164所学校停课。

由于目前确诊病例均属医疗机构内感染,韩国政府又未公开接诊患者的医疗机构,韩国社交网上广泛传播着一份“MERS扩散地图”。韩国《京乡新闻》称,该地图对出现MERS患者的地区进行标记,并标记相关医院名称、地址及确诊情况等。据KBS电视台报道,某家医院由于被怀疑接诊了MERS病人,患者纷纷取消就诊预约,病人办理出院,大堂空无一人。

韩国《东亚日报》4日发表社论称,韩国已进入非常阶段。在此情况下,不少国外媒体接连大篇幅报道韩国MERS疫情持续扩散的消息,加重了各国的“避韩”情绪。而韩国MERS感染者途经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甚至开始出现“反韩”苗头,不得不担心韩国国家形象及信誉会大幅受损。香港韩国人团体“Weekly HK”负责人权润熙4日接受韩国CBS电视台网站采访时表示,韩国政府迟迟不公开曾接诊过MERS感染者的医院名单,且放纵MERS疑似病例堂而皇之地飞到香港。香港人看到韩国人和韩国旅行团就避而远之。

韩国《先驱经济报》4日称,因未能在初期阶段及时应对和处理好MERS病例,不少外媒将韩国讥讽为“不负责任的MERS污染地区”。MERS已开始掣肘韩国经济,数千名中国游客取消了韩国行,韩国国内旅游业也受到波及,继而影响了内需拉动,韩国经济几乎濒临“准战时状态”。韩国《数码时报》担忧,照此下去,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或将创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韩国《中央日报》建议,韩国政府应把防疫水平从现在的“注意”提高到“警戒”或“严重”。外国政府一旦将韩国列为“限制海外旅行”或“禁止旅行”的国家,韩国必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届时连韩国食品出口的通关手续都会更加复杂严苛。

“韩国须果断阻绝MERS扩散”,新加坡《联合早报》4日发表社论称,两周前在韩国爆发的MERS,至今似乎还未得到有效控制。韩国政府至今仍拒绝外界要求,公开传染病源医院,导致各种传言铺天盖地,人心惶惶。这反而不利当局后续应对。文章称,不少外国游客由于韩国疫情出现扩散迹象取消行程,一些外国商家相继取消访韩计划。这将对韩国的旅游业造成冲击。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这两天在明洞、景福宫、光华门等地标性景点,外国游客明显减少,不少外国游客观光时都戴着口罩。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韩国观光公社4日公布的统计显示,仅3日一天有4800余名外国游客取消访韩计划,其中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达4400余人,日本120人,东南亚地区280人。本月1日以来,取消赴韩旅游计划的外国游客累计增至1.18万人。

韩国《中央日报》称,MERS疫情发展至此,虽然很大原因在于政府应对不力,但韩国人薄弱的防病意识也是一大因素。报道称,部分检查对象和隔离对象拒不服从安排令政府头疼。据首尔市政府4日消息,本月1日被确诊感染MERS的首尔市一名医生在出现疑似症状后仍多次参加会议和论坛等大型活动,与1400余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首尔市政府一名官员表示,国家的防控防疫网络出现漏洞,MERS疫情有可能进一步扩散。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外交部官员4日表示,韩国政府正组建并启动MERS特别工作小组,以防疫情对国内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防止在国外引起反韩情绪,打击国家信誉。该官员还表示,包括中国首例输入性MERS患者在内,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因MERS而被隔离的韩国公民共有15人。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和驻香港总领事馆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

另据报道,韩国统一部官员4日表示,应朝鲜要求,韩国政府决定为开城工业区提供热感应摄像头,对韩方工作人员进行MERS检测。报道称,朝鲜非常关注韩国MERS疫情。朝鲜尚未因疫情扩散限制韩方人员出入开城园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