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高校现“流行唱法实践班”等“奇葩”选修课引热议

2015-07-09 11:39:04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暑假临近,一些大学生在网上晒起自己“小众”的选修课以及“奇葩”的期末考核,比如《书信里的中国人》、《魔法世界里的政治经济学》,引发热议,也受到一些质疑。这些另类选修课的出现,是大学教育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尝试,而开设这些课程的教师们,也大都有些“新潮”。

“读一组书信就像读一个故事,而我和书信主人有了奇妙的联系。”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张乐天开设了一门《书信里的中国人》的研讨课,从资料室选取三对夫妻和三位女青年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的数百封信件,让学生们聚集在教室中阅读。

刘畅在本学期和另外18名学生一起选修了这门课。他告诉记者,书信中的历史他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可是听着情侣们互称“某某同志”,相互汇报思想或是自我批评,让他觉得“好似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

这门课考核要求学生每看一组信后写论文或做展示,考试压力并不太大。但刘畅表示,“这是我这学期最用心准备,也是收获最大的一门课。”

“我们旨在激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该课堂助教告诉记者,这门课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们了解“不同专业同学的不同看法”。针对一些较内向的学生,老师也会及时关注,通过点名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参与进来。

同样是要求所有人参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流行唱法实践班》选修课则采用了另一种形式——唱歌。通过这个课堂,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学生不再害怕登上舞台,还有学生参加选秀节目并获得佳绩。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院长袁勇麟邀请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音乐人蒋舟为学生上课。报名这门课需要进行面试,每人1分钟清唱,由专业声乐老师把关筛选,“报名的多,留下的少,一个班仅30人”。

除了音乐知识介绍外,这门课还经常现场选定歌曲教学,让学生上台演唱,现场PK。“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台唱歌,相互投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大二学生张鸿剑觉得“这让人紧张而刺激”。

这门课期末考试采用选秀节目PK的形式,学生要上台自我介绍并清唱,其余人当观众投票,并将投票结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提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法学院教师黄冠,就绕不开一个前缀——“魔法帅教师”。作为一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85后博士,黄冠外表帅气,上课也自带“魔力”。他开设了一门名为《魔法世界的政治经济学》的选修课,用政治经济学方法分析魔幻作品。“成功的魔幻作品都有清晰的世界观,可以用现有政治经济学方法去分析”。

“班级规模大概80人,但往往有超过100人来听课,以至于上课地点要改到大教室”,在该校学生李熠看来,黄冠的课风趣幽默,很好地把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或文学作品与政治经济学结合。比如,为了说明中西方血缘宗亲关系文化对权势传承影响的不同,黄冠将阿拉贡和张无忌进行对比。

“我喜欢魔幻作品,也希望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黄冠觉得,政治经济学概念相对比较枯燥,用这种方式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感兴趣。“如果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不到有用的内容,就是我莫大的耻辱”。

同样是为了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老师饶丰采用了一个更大胆的方式——把“三国杀”游戏引进高校课堂。

“我要通过这门课推广‘三国杀’游戏,用新的形式讲解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读真正的中国历史。”2013年3月,饶丰开设了一门名为《三国杀中的历史文化及其他》的选修课,原定招收200名学生,最终报名达到298人,还有人慕名来旁听。

饶丰是一个“三国杀”游戏爱好者。在发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把“三国杀”列为选修课程后,他决定自己也开设一门和“三国杀”相关的课程。该学院大三学生张高说,这门课互动性强,考试以实践为主,也可选择写论文,“这门课非常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这类较小众选修课越来越多。对此,饶丰认为,“高校公选课新形式是一种改革,只要有内容,能寓教于乐就行,但不应哗众取宠。”

教育学者熊丙奇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些小众选修课的出现“很正常”。他认为,“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多停留在陈旧的灌输式教育上,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能不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课、传授知识,能不能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交互式、探讨式教育,这才是我们当下课程建设的关键。”

据《中国青年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