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药套现滋生非法药品交易链违规骗取医保补贴 记者调研发现,医保卡漏洞正在从最初的刷卡购物,向刷医保卡违规套现骗补发展。知情人士透露,药店开设商品专柜,看似是由于药品利润普遍降低,实际上很重要的原因是瞄准了个人医保卡上的医保基金。 一些药店不仅纵容消费者用医保卡购物,还为违规套现、非法“黑市”交易。少数人用医保卡购买紧俏药品,经过不法分子流入黑市,给国家药品安全和医疗体系构成了威胁。 “医保卡套现,电话……”。在武汉大街小巷和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到处可见这样的“牛皮广告”。武汉一些大医院周边就有不少倒卖药品的药贩。持卡者从药店刷卡购买他们“好出手”的药品,再以折扣价转卖药贩,药贩则将药品出售赚取差价。 “如果你医保金用不完,累积又不能换成现金,我可以将现金给你换出来。”记者拨打了一个医保卡变现的手机号码,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男子说:“我们和定点医院、药房关系很熟,不会有事的。可以给你打七折,刷掉你卡上的100元,我给你70元现金。” 记者和这名药贩约定,来到武汉同济医院附近一家药房。当时有几个人正和他进行交易。这名药贩说,可拿医保卡在这家药店买一种叫“倪福达”的控制血压药物,这种药每盒16.8元,他以7折价格回收。套现药物品种不限,“好卖的药,都可回收。你刷多一点,我给你高一点的折扣。1000元以上就是七五折,3000元以上能给你八折。也可以约上朋友一起做。” 这名药贩自称姓李,黑龙江人,来武汉干这个行当一年多。他负责在医院门口、街头收药,而他的亲戚负责在网上卖药。他说:“买药人很多,在外打工没有医保的,经济困难的,农村偏远地区的,私人小诊所的,因为那些诊所没经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无法从正规渠道批发进药,而通过网络与快递买药既方便又便宜。” 知情人士透露,药品回收的供货人中不乏公务员。根据武汉市市直机关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享受医疗补助人员在定点药店购药,费用超过1200元的,其超过部分的补助比例,工作人员为60%、退休人员为70%。医疗费补助最高限额为3000元。武汉市医保中心介绍,公务员的这项补贴从地方财政中支出。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医保卡上的1200元钱刷完之后,公务员再购买价值5000元的药品,可以报销3000元。相当于用3000元购买了6200元的药品,相当于用5折的价格买入,7折价格转手卖掉,仍有利润空间。 医保卡违规使用屡禁不止居民“看病贵”雪上加霜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缓解城镇居民“看病贵”的手段之一。医保卡的违规使用,直接导致了医保金的流失。 药店为何能变身超市?武汉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主任刁学成说,药店是独立实体,由于目前还没有药店专项审批,药店卖日用品等同于一般商贸,不算违规。工商在审核执照的时候,允许其在经营范围内适当变动。 但药店刷医保卡购物属违规行为,而且屡禁不绝。今年1月份以来,武汉市医保中心加大查处力度,先后3次发布通知,要求药店自查自纠违规行为。 医保中心稽查人员今年1月、3月和清明节期间,对全市700多家定点零售药店进行明察暗访,发现共有200多家药店违规刷卡售卖生活用品,部分药店被暂停医保结算资格,责令整改。然而,仍有一些医保定点药店抱着侥幸心理,我行我素。 对于种种医保卡违规乱象,武汉市人社局医保中心内审科负责人周丽敏说,当前对此类违规套现或变相套现行为监管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立法不清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险最高法律,但未提及基金使用规范,执法依据不足;二是执法力量不足,武汉定点药店3000多家,医保中心稽查科不到10人;三是把生活用品“串换”成药品,套现形成现金流,手段花样翻新,查处时需核对进账和出货单,工作量大。 周丽敏说,处罚过轻也是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家法律对医保基金的保护力度,赶不上对商业保险金的保护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对于骗取社保基金的“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而我国刑法中“保险诈骗罪”针对的是商业保险,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为加大惩戒力度,武汉市医保中心日前发出通知,7月1日起,武汉市内定点零售药店如出现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售卖非医保用品的、替非定点零售药店代刷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对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进行套现交易的、盗刷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等四种违规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即解除服务协议取消定点资格,并且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定点服务资格。 |
相关阅读:
- [ 07-10]国内|电信业提速降费梗阻:隐形门槛还是顽固性收费|医保卡违规乱象丛生
- [ 07-10]医保卡违规乱象丛生 居民“看病贵”雪上加霜
- [ 07-10]医保卡漏洞从购物升级到购药套现 滋生非法交易链
- [ 07-10][投诉]漳州龙海市企业医保办理流程不合理
- [ 07-08]10月1日起 漳州市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将一体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