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援藏干部: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

2015-09-07 18:13: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创稿" />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西藏,美丽干净、令人神往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又是一片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地方。在那里,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正值最关键的中青年阶段,他们的故事平凡而伟大却又鲜为人知,他们常年承受着“高原反应”却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他们要忍受孤独并在精神上承受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他们普遍背负着压力和挑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援藏干部。

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以来,在20余年里,参与援藏工作的17个省市、60个中央国家机关及17家中央企业,已累计向西藏和四省藏区选派各类干部人才7个批次、逾6000人。

这些由有援藏任务的中央机关、各省市的省直、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市选派的援藏干部,选拨的首要条件是要求政治上靠得住,思想政治素质过得硬,根据在西藏的岗位、职位需求确定遴选范围,并按照自愿报名、单位推荐、逐级遴选、组织决定的组织方式进行层层选拔。一般而言,县处级及县处级以下的援藏干部年龄不超40岁,县处级以上一般不超45岁,具体人选还需由相应组织部门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作最后决定。

让记忆回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事迹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为了援藏事业,把对亲人的爱、对亲人的愧疚都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西藏人民,最后践行了自己“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壮志诺言,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多年来,数千名援藏干部一批又一批,踏着孔繁森的脚印,继续秉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把西藏当作故乡,把西藏人民视为亲人,为西藏人民谋福利,在雪域高原经受了锻炼和洗礼,与西藏各族群众一道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也留下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苟天林——援藏干部要做主人,不要做客人

  采访途中,苟天林(左四)和记者们一起探讨报道方式(资料图)

苟天林连续援藏10年,是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1995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选拔工作开始,中宣部要派一名干部援藏,到西藏自治区宣传部任副部长。按照规定,援藏干部年龄要在45岁以下,苟天林当时已经47岁,但是他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当时想,如果要是其他条件较好的地方,我可以不报名,可以不去。当时孩子上小学,家里确实有困难。但是西藏是边疆,虽然遥远,却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虽然艰苦,却是我们同胞的家乡。西藏需要人,我就应该站出来,高高兴兴地去。”

援藏10年,苟天林跑遍了西藏所有市、区,大多数县。一路风雪漫漫,车陷到雪地里,苟天林与大家一起推车;在老同志家中,他嘘寒问暖……朴素的黑大衣,被高原晒黑的脸膛,憨厚的笑容,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就像乡里邻家的老大爷一样淳朴的人,就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高海拔和长期缺氧对他心、脑的损害无法逆转,所有的磨难都不会影响什么。苟天林说,援藏干部要做主人,不要做客人;不是工作组,不是挂职,就是西藏的干部,要扑下身子好好工作。“党派我们去西藏,不是为了让我们吃苦,而是工作需要;不是仅仅因为身体可以适应,而是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不是仅仅因为西藏需要支援,而是因为那里的山山水水,是祖国的领土,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同胞兄弟。我们不能因为艰苦,降低工作标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王齐荣——“我欣慰,自己是块奠基石”

  王齐荣在野外指导学生勘察设计。人民日报记者孙海涛摄

2004年7月,受中组部和教育部委派,41岁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齐荣博士作为中直机关第四批援藏干部,赴西藏大学工学院任院长。3年援藏期满,他请求继续留藏,转为第五批援藏干部。2010年5月,第五批援藏干部工作即将期满,他再次申请转为第六批援藏干部。但因母校工作需要,这次他的申请未获批准。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刚到西藏时的王齐荣还是为眼前的一切而惊讶。刚刚成立的西藏大学工学院,4个本科专业任课教师不到30人,除一人有硕士学位外,其余全是本科学历。师资队伍的增强、实验室的建设、老专业的调整完善、新专业的论证设置……王齐荣开始了一系列的创建工作。

6年里,工学院的专业从4个增加到8个,实验室从12间增加到66间,设备总价值增加了30倍,学生从600名增加到1300多名。工学院从西藏大学最年轻的学院发展成为全校第二大学院。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中心的专家评价道:这是一所“用牦牛的精神、羚羊的速度创建的工学院”。

援藏6年,王齐荣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2个月。每年冬季2个月的寒假,他在成都的家中总呆不了几天,总是有这样的会议、那样的论证需要他到场。”说起援藏的个人得失,王齐荣的心里十分清楚:“要说个人损失,就是我的学术水平停滞了,还错过了内地高铁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四十出头,正是最该出成果的时候,他却甘心把这6年时光献给了西藏大学。“在内地,比较容易获得百万以上的大项目,有项目就会有成果、有论著。可是在这接手的几个研究课题都是几万元的项目,这儿的学术氛围更是不能与内地相比。”

“咳!想归想,其实得失一目了然。”6年时间,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师资力量日渐雄厚,一大批扎根高原的应用型人才开始发挥作用。“个人的得失与之无法相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