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85岁诺奖得主屠呦呦仍在一线工作

2015-10-06 07:43:42 信娜 仲玉维 李丹丹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知情人士称屠呦呦仍在带项目

昨日,对于获得诺奖一事,屠呦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

她解释,“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

新京报记者获悉,目前85岁的屠呦呦依旧在一线从事研究工作。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还在几次会议中见过屠老师,目前已经85岁的屠呦呦依旧在正常工作,精神状态很好。

该工作人员介绍,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终身研究员,屠呦呦有自己的办公室,也依旧在带项目。

■ 人物

除了屠呦呦,另外两位获奖科学家分别为来自日本的大村智和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授奖词为,“他们提出了一种治疗蛔虫寄生引发疾病的方法”。

这种新方法通过一种叫做阿维菌素的物质起作用,而它的发现由两位科学家相互接力达成。

大村智在日本各地收集土壤中的链霉菌属样本,其中就有后来被发现能生产阿维菌素的链霉菌。坎贝尔参考大村智的工作,发现链霉菌能有效杀死驯养动物的寄生虫。随后,他将阿维菌素通过生物学的修饰改造成了更加强大的伊维菌素,并通过人体测试,发现伊维菌素同样能有效地杀死寄生虫。

大村智 喜爱运动和艺术的科学家

大村智于1935年生于日本,他多年专注研究链霉菌,这一菌群生活在土壤中,能够产生很多活性化合物。他用独特的方式大批培养菌株并保持其特征,然后从土壤中成功分离出新菌株并成功移植到实验室中,再选出其中最具活性的50株作为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来源,这些菌株中的一个,后来被证明是阿维菌素的来源。

此外,大村智从1973年开始担任Journal of Antibiotics杂志的长期编委,同时在2004年-2013年成为该杂志主编。曾经发表过多篇文章、书籍,其中包括一本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国际通用教科书。

由于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研究的突出贡献,大村智获奖无数。最近一次为2014年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奖。这个奖项的评选主要奖励在世界医学领域有重大发现和贡献的科学家,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盖尔德纳奖的颁奖词为大村智博士与Merk合作发现了链霉菌特殊的生物学活性,鉴定出了阿维菌素并且开发了伊维菌素,这对于治疗多种寄生虫疾病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盘尾丝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他还是日本科学院、德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多个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并为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科研,大村智同样热爱体育和艺术。据了解,他不仅是一名高尔夫球和滑雪爱好者,还非常喜爱日本艺术,并在家乡建立自己的艺术博物馆且免费向公众开放。

坎贝尔 曾助推药物免费投放市场

坎贝尔博士于1930年出生于爱尔兰,在默克研究所工作了十余年,并于2002年获得美国院士,现为德鲁大学的荣誉研究员。

在威斯康星州,坎贝尔开始在医药公司默克研究所工作。当时他从事的是兽医的研究,并且参与了噻苯咪唑的开发,噻苯咪唑是用来抗马铃薯晚疫病以及抗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蛔虫感染的。后来,实验室在寻找新药物的时候发现了日本高尔夫球场土壤样品中的一个样本,也就是大村智所做的研究。

他开发了多种培养和分离微生物的方法,还建立了许多原创的筛选生物活性分子的系统。基于此方法与系统,他发现超过470种新的生物活性分子,其中包括他和默克研究所合作发现的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这些物质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的抗寄生虫的药物,重要性甚至可以和盘尼西林相比。同时,他的研究小组也成功解析了生产阿维菌素的细菌,链霉菌的全基因组。

据了解,伊维菌素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兽药投入市场并且带来了巨大的利润。1978年坎贝尔向他的领导提出伊维菌素除了用作兽药,可能也可以用来治疗人类身上的盘尾丝虫病。这是一种由黑蝇携带扩散的寄生虫导致的疾病,可繁殖长达15年之久的寄生虫后代在皮肤下扩散,导致严重的瘙痒并侵入眼睛,造成眼盲。此外,清除黑蝇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早期的治疗药物也有很严重的副作用。

研制出药物后,坎贝尔希望能够将其免费投放市场,但由于因为潜在的患者无力支付药费,公司对于是否免费徘徊不定。但最终,在坎贝尔的坚持下,药物由非盈利机构统一发放。

A04-A05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自新京报记者 信娜 仲玉维 李丹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