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半世纪扎根旱塬“情定”小麦育种 他让“旱腰带”长出高产田——记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退休研究员梁增基

2015-10-13 15:41:43 陈晨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退而不休的专家:耄耋之年不下“主战场”

当年和梁增基一同分配到长武农业系统的20多名大学同学,后来陆续调离,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留下的只有他这一个外乡人。

不是没有调走的机会。早在1977年,原陕西省农科院的领导就看中了他,不惜动员咸阳、长武组织部门“挖角”,他还是留了下来。甚至后来他的老同学、农业部一位领导请他走,他也不为所动。

“咱搞农业的,在哪里都是一样。旱作小麦育种刚起步,不能半途而废另起炉灶。”梁增基身上,有股子“老广”的倔强。

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梁增基72岁才退休,但他却退而不休,试验田还是“主战场”,选材、杂交、播种、整理资料,依然是每天的“必修课”。

“最近,我新培育的‘长航一号’已通过省级审定,其高产性、抗旱抗冻性不亚于‘长旱58’,后面新的更优品种也正待出台。”提起自己的本行,老梁掩饰不住喜悦,“科技创新没有尽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这不光彩!”

在梁增基的试验基地里,记者看到了一辆锈迹斑斑、坐垫裸露的自行车。直到两年前膝盖生病,他才告别了这辆骑了20多年的“老爷车”。

“一件白衬衣、一顶草帽,梁老师做起杂交试验起早贪黑,不喊累、不叫饿。我们做出的数据,他非要一一核对才放心,跟着他吃了不少苦。”梁增基如今的助手、80后农学硕士慕芳“叫苦”道。

在同事和家人眼中,梁增基生活俭朴。他和老伴一生辗转搬家八九次,直到2013年才住进了县里提供的廉租房。在这间50余平方米的家中,记者注意到,白灰抹墙、水泥铺地,几件成套的家具还是上世纪80年代做的。

梁增基并不是没有钱,他从1992年起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如今每月的退休工资有5000多元。多年来,各级组织先后奖励他十余万元,却都被他捐出资助贫困学生。

“2011年,市上奖给父亲5万元。当时我女儿刚考上大学,想让他资助一点,但他最终还是把钱捐了。”女儿梁瑞芳说,父亲总说,自己拿着工资,干出成绩是分内之事,奖金应该还给国家。

并不守旧的新“学究”:期盼更多年轻人扎根基层

尽管在工作上有着老一代专家的执拗,但梁增基并非因循守旧的“老学究”。

读书看报,每天收看新闻,是他几十年不变的习惯。前年,他花2000多元买了一款智能手机,还与陕西、河南、山东的同行们建起了微信群,取名“桥梁”,意为交流业务的桥梁。记者翻看群里的对话,尽是探讨业务的术语。为了查阅资料方便,他给自己配置了电脑和打印机,成了朴素家中仅有的值钱家当。

跟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老农人”梁增基对如今的农业发展也有着新的担忧。“农业收益太低,亩产千斤也就1000多元的收入,去除成本剩不到100元,打工几天就挣出来了。要把农业搞上去,应该把土地流转到大户手里,实现规模效应。但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流转土地也要考虑他们的生存和保障问题。”

梁增基说,颇令他痛心的,是基层农业人才的极度匮乏。如今的长武县农技中心,45个编制仅有32名工作人员,成为基层罕见的“不满编”单位。

“能者不来、来者不能”,梁增基这样描述,搞农业往往需要坐十几年冷板凳才能出成绩,愿意从事农业研究的人越来越少,基层农业科技界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自己退而不休,是责任心也有无奈。“作为县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短缺,申请课题也非常难,年轻人就算愿意来,因为种种现实困难,也很难扎根基层。”

如今,除了希望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梁增基最大的心愿,是能有更多人关注农业、关注基层,更多的年轻人能扑下身子,到基层为农业和农民尽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