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记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2015-10-16 22:07:57 吴晶 陈勇 王思北 胡浩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试毒,义无反顾:“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

在此之前,在南京召开的抗疟药研究内部会议上,屠呦呦报告了“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成果。一时间,祝贺、探讨、发问的信件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屠呦呦亲自回信、寄资料、介绍进展情况。

然而在动物实验中,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发现疑似毒副作用,质疑和争论也随之而来。

是动物本身存在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至今还能清晰记起各方争论不休的场景:从课题组角度看,青蒿在古籍记载中不是很毒,动物实验也做过一些,应该问题不大;但搞毒理、药理的同事坚持认为,人与动物有种属差异,只有反复多次人体试服后才能临床。

“我当时心里很着急,因为疟疾这种传染病有季节性,实在不想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否则就要再等上一年。” 屠呦呦说。

为了让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尽快应用于临床实验,综合分析青蒿古代的用法并结合动物实验的结果,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

“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当年,屠呦呦的表态令很多人惊叹: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江南女子竟然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

“在当时环境下做这样的工作一定是极其艰难,科学家用自己来做实验,这是一种献身精神。”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说。

“那个年代,尤其需要这样的精神。”根据姜廷良回忆,早在确认青蒿哪个部位含有有效成分的实验阶段,屠呦呦就曾亲自试药,她的团队包括中药所里也还有别的同志志愿试药。

屠呦呦的试药志愿获得了课题组同事的响应。7月,他们在医院严密监控下进行了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为了充分显示青蒿素的抗疟疗效,科研团队又在中药所内补充5例增大剂量的人体试服,结果受试者均情况良好。

得到肯定答案,屠呦呦准备带着药物赴海南开展临床实验。这时,她的爱人李廷钊被下放到云南“五七干校”,她只得把孩子寄放托儿所,后来又送回老家。

儿女情长,在国家需要和集体荣誉面前,只能抛却。

为了取得一手资料,屠呦呦不是泡在实验室,就是奔走在疟区。“在那个时候,绝对是事业第一,生活是要为事业让路的。”提起当年的经历,屠呦呦说:“当时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1972年8月至10月两个月内,屠呦呦和同事们带着制备好的药物奔赴海南昌江疟区,与正在那里工作的针灸研究所临床医疗队会合。他们顶着高温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寻找病人。

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微小剂量到中等剂量再到较大剂量,从免疫力较强的本地人再到缺少免疫力的外来人口……初次临床,慎而又慎,科研人员根据自身试服经验,在用药剂量、病患筛选等方面费尽思量。

为确保用药剂量,屠呦呦亲自给病人喂药、测体温,并守在床边观察病情、详细了解血片检查后的疟原虫数量变化等情况。

最终,课题组在海南完成了21例临床抗疟疗效观察任务,疟原虫全部转阴,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同时他们还在北京302医院验证了9 例,均有效。

1972年11月8日青蒿素诞生后,课题组花了半年左右时间拿到青蒿素纯品100余克,其中一部分制备成为临床观察用药。

1973年8月10日至9月22日,制成的青蒿素片剂被送往海南疟区进行临床观察。首先观察了青蒿素治疗外来人口恶性疟疾5例,结果1例有效;2例血中疟原虫数量有所降低,因患者心律有期前收缩而停药;2例无效,效果不够理想。

首次临床观察出师不利,大家十分意外:青蒿素的纯度没问题,动物实验的数据没问题,难道是剂型出了问题?等海南的同志将片剂寄回北京,大家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这才发现药片很硬,很难碾碎。

“是崩解度出了问题,影响了药物吸收。”经过分析判断,屠呦呦亲手将宝贵的青蒿素原粉装入胶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原副所长章国镇亲自携药赶赴海南疫区。

从9月29日抵达海南至10月15日验证季结束,共收集到3例病人。屠呦呦和同事们翘首以盼、度日如年。终于,结果显示:3例外来人口间日疟全部有效,未见明显副作用。这是青蒿素的首次临床使用,说明屠呦呦课题组所得到的青蒿素就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

科研争分夺秒,成果来之不易!

回忆那段攻坚期,李廷钊很“心疼”妻子:“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

屠呦呦的肝炎并非试药所致,而是乙醚毒害。钟裕蓉回忆,当时需要制备大量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但由于药厂停工,科研人员只能从家中搬来存水用的大缸储存乙醚,自己动手用漏斗分液提取。 “乙醚对身体有危害,当时设备设施都比较简陋,没有通风系统,更没有实验防护,大家顶多戴个纱布口罩。”姜廷良说。

日复一日,科研人员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反应。

后来,实验室的人员大多病痛缠身。钟裕蓉的喉咙下面长了肿瘤,可是回忆当年,她依然很激动:“我是屠呦呦亲自点将,能够在30岁的时候,参加这么伟大的项目,我非常高兴,也很满足。”

对于这些生在旧时代、长在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他们对祖国的贫弱落后体会尤深,对科技的进步强大热切期盼。“523”,是他们唯一的信念和动力。

在历时多年的抗疟突击战中,北京、山东、四川、云南、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多家科研机构奋力攻关,协同作战。有效粗提取物确定、青蒿素含量测定和结构测定、提取工艺研究、结晶提取、药理毒理试验、结晶临床验证、资源调查、药物制剂……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科研工作者的汗水;每一个发现,都凝聚着团结拼搏的精神。

经过中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新一代抗疟药物最终诞生!

2011年9月,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委员会为屠呦呦写下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获不获奖不重要,我们到底奋斗出来了,把老祖宗的精华通过现代药学给发掘出来,这是我最感欣慰的。”屠呦呦说。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