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是著名的富油区,这里的石油开采已有很长历史,然而对当地不少农民来说,石油开采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污染。今年以来,陕北地区已发生大大小小的原油泄漏事故20多起。长期的原油泄漏造成陕北部分地区饮用水严重污染,刚抽出来的水里漂浮着一层“油花花”,村民要用瓢撇了油再搁两三天才能吃。 饮用水被原油污染 近年来,陕北地区频发原油泄漏事故。据了解,今年3月至5月间,陕北地区发生7起原油泄漏事故,其中延安市吴起县3月底发生一起较为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泄漏的原油在沟道间形成了宽约三四米,长约四五百米的“蜿蜒”的油河。 最近的一次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在8月20日,记者从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了解到,原油泄漏量估计约为1方。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泄漏原油流入河道,对周边近千平方米的农田造成了污染。 2014年6月24日,吴起县白豹镇发生一起重大原油泄漏事件。据当地村民描述,泄漏的一瞬间,原油直喷如柱,随后流入乡镇繁华街道,整个白豹镇弥漫着原油气味。一时间,泄漏的原油形成了小小的“堰塞湖”。 陕北地区大部分油井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陕北地区,延长石油共有19个采油厂,10余万口油井,原油管道近1400公里;长庆油田横跨陕甘宁蒙晋5个省份15个地市,下设12个采油厂中有9个在陕北。长庆油田在陕北铺设的各类原油管道约2.5万公里。 记者在延安市安塞、志丹、吴起等地走访时看到,沟峁间的绝大部分山头都有油井平台,每个平台上约有八九口油井,“磕头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安塞县招安镇李家沟村自1986年开始采油,算是安塞县的“采油老区”。李家沟村一名村民说,在14平方公里的村里,油井就有近400口。“村里油井密度很大,以前是1500米到2000米一钻,现在是200米一钻,有的甚至50米一钻”。 在当地一户村民家中,记者看到,刚抽出来的水里漂浮着一层“油花花”。这户村民说,吃这样的水有六七年了,新抽的水都要用瓢撇了油,然后搁上两三天才能吃。李家沟村多位村民均表示,自家水井不同程度被污染。村里2014年也打过一口深30米的集体井,但打出来的水还是有油污。 有当地村民说,村里80%至90%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被污染。即使原油不泄漏,油井开采时,大型机械对地层的压裂,也让原油逐渐渗到了别处,这无疑对土层和地下水有破坏和污染。现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吃这样的水,让他感到很担忧。 多重原因导致泄漏频发 记者采访了解到,原油泄漏多发于每年三四月的河流解冻期,6月至8月的汛期。延长石油、长庆油田多位工作人员表示,原油泄漏频发大致有三个原因:地质灾害较多、管线腐蚀严重和管理存在漏洞。 原因之一:地质灾害频发。长庆油田安全环保处何战友科长介绍,陕北处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三四月份河流解冻期间,山体常出现滑坡、垮塌;退耕还林后,汛期雨水明显增加,小区域的强降雨来势猛、时间短、常夹杂冰雹,导致原油集输管道出现错位、拉断引发原油泄漏。 原因之二:管线老化严重。据何战友介绍,原油管道寿命一般是20多年。管道使用的前两三年属于“婴儿期”,15年到20年为“中年期”,20年以上为“老年期”。目前长庆油田在陕北的管道60%以上都进入了“中年期”,部分进入“老年期”。 原油属于油水混合物,陕北原油中含水量比较大,占比从45%至92%不等,其含盐量高、矿化高,对管道腐蚀严重。延长石油集团下属油田公司安全总监陈东说,两家公司的油气集输管道多为无缝钢管,延长石油的报废标准为10年到15年,一般采用低限报废,如果管线使用频率低,企业也会延长使用年限。 原因之三:管理存在漏洞。陕北油田开发,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工程”。采油平台点多、线长、面广。延长石油集团油田公司西区采油厂党委副书记王志磊说,原油管道大多埋放在冻土层之下,检测难度较大。“一般采取按点检测,无法实现全线覆盖、无死角检测。”比如10公里内检测3到4个点,同时对易发生灾害的区域重点检测,难免会有疏漏。另外,油井多在荒坡荒山上,对监管和巡查也带来困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总体来说,过去的10年间,石油企业高速发展,国内一些油企都以“增井口、增产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提升企业效益。过去几年,延长油田每年新增4000多口油井,这就意味着每天增加11口油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萝卜快了不洗泥,以低成本换取高利润,管理上自然就有疏漏。” |
相关阅读:
- [ 12-22]华北雾霾:北京达重污染峰值 天津发首个红色预警
- [ 12-22]北京冬至遭遇六级污染 局地能见度小于500米
- [ 12-22]雾霾给鹭岛蒙上"面纱" 今年全市仅出现过三天污染
- [ 12-22]北京红色预警首日空气未达重度污染 预警过度?
- [ 12-21]靖城镇、龙山镇积极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