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讲习所: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跟习主席学经济

2015-12-21 14:44:36 于佳欣、王优玲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刘宝琴  
分享到:

【学习进行时】“十二五”就要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实现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是重头戏,群众是落脚点。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三大战略……这些经济热词,既是洞悉中国经济走势的“窗口”,让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最好注解。新华网“讲习所”推出《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跟习主席学经济》为您解析习近平是如何阐述这些经济热词的。

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工作。这是5月10日上午,习近平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同现场职工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习近平首提“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河南考察时:“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到底什么是“新常态”?

在当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了“新常态”的三大特征,概括起来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随后,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进入新常态”作出系统阐释,指出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等九大“新常态”趋势性变化。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次会议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确定了行动指南。

同时,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外需空间不足,内需潜力有限,过去一味靠增加投资来改善总需求的路子已走不通了,唯有通过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方为解决之道。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

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时隔八天,在11月18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他再次提及:“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一内一外两个场合谈“供给”,重要性可见一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

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来自结构,而非总量。专家认为,“新常态”下,进行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转变。

12月1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在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时也强调,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改革等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词。可以预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发力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