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加上临近年底,外界近来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再度升温,其中不乏“唱衰”的声音。美国彭博社20日称,要了解关于中国经济的人气变化,只需从谷歌搜索中就可见一斑。根据美国搜索引擎巨头谷歌提供的数据,2014年搜索兴趣反映出中国不断上升的实力,诸如“中国最大经济体”“中国头号经济体”“中国反超美国经济”等成为搜索热词。这种情况在2015年发生改变。随着中国股市市值蒸发5万亿美元且经济鲜有好转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谷歌上搜索诸如“中国经济崩溃”“中国经济崩盘”和“中国经济危机”等词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则援引纽约一家咨询机构的报告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正处于“危险”境地。 这些说法显然夸大了危机,没有了解中国结构改革、增长趋稳的全貌。《日本经济新闻》21日在报道中说,中国虽然出现减速,但依然保持7%左右的增速,这一点也是事实。调查显示,认为中国经济现状“正在恶化”的日本企业家占54.4%,而认为“正在扩张”的占16.6%,高于上次调查的8%。中国政府不再单纯追求增长,而正在加快推进旨在提高经济质量的结构改革,火车头正在改变。 “‘中国崩溃论’错在哪里?”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1日以此为题刊发的文章称,想象中国经济列车脱轨并不难,14年前我来到亚洲时,日本就有许多人这样预测。如今以某些标准衡量,中国非但没有崩溃,而且已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的产出是日本的两倍多。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去年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在短短15年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从美国水平的8%跃升至25%。在日本,许多人私下里希望看到中国倒下。这并非毫无缘由,他们害怕一个不放过历史问题、一心复仇的强大邻国。然而,在美国和欧洲,同样有人错误地把中国当“纸房子”。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何茂春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不少问题,尤其在确保“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完成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以及保障就业等领域面临不小挑战,但不应因此就对中国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就更不足为信。何茂春指出,中国经济经过3年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而创新机制、“一带一路”“服务经济”和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也使中国经济具备了进入新一轮增长的条件。此外,民间消费的增加、海外净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家主导的投资的恢复也为经济“回暖”打好了基础。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邢晓婧魏辉】
|
相关阅读:
- [ 12-21]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可期
- [ 12-19]“创”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
- [ 12-19]中国经济有理由继续自信
- [ 12-19]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长减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