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剖析京津冀雾霾频发:原煤散烧是空气污染重要来源

2016-01-03 14:01:20 陈炜伟、安娜、崔静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这个冬天,京津冀地区雾霾袭扰频仍,应急警报多次拉响,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心肺之患”。探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特殊的气象条件外,人为的污染排放是重要因素。特别是“供暖季”变成“雾霾季”,让煤炭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燃煤会带来排放,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呼吸之痛”迫在眉睫,煤炭又不得不用,“燃煤之痛”如何解?

燃煤对雾霾“贡献”几何?

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污……对于雾霾的成因,特别是各类污染源的具体“贡献率”,仍然莫衷一是。即便“排名不分先后”,燃煤也是不可小觑的重要诱因之一。

“实时监测发现,重污染条件下,燃煤污染的累积非常快,特别是采取机动车限行、工业停产限产等应急措施后,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百分比显著减少,但燃煤的贡献百分比却大幅增长,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

环保部分析,重污染期间,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增加明显,原煤散烧对近地面污染贡献最高,低矮面源污染对PM2.5浓度贡献最大。

从观测数据看,与燃煤排放直接相关的有机物、硫酸盐、黑炭等物质,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也证明了煤炭污染,特别是城乡接合部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原煤散烧,是导致近期华北地区大范围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记者了解到,除北京、天津外,华北地区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近9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直言,河北治霾的症结正是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费占比高达80%,污染严重。

在河北农村,每年耗煤量约4000万吨,一些农户使用高硫、高挥发的劣质煤,导致冬季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

重霾发生后,环保部连续派出督查组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督查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不容乐观。督查发现,华北地区散煤污染治理工作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市在售散煤煤质超标率为22.2%,天津市超标率为26.7%,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沧州4市平均超标率达37.5%。

“少用煤”是大势所趋

我国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从这组数据可见一斑: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但总量仍近40亿吨;《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全球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30%,而当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却高达66%。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还停留在将近100年前世界能源结构的水平上。这种差距的确令人忧心忡忡,但也意味着空间和机遇。”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说,“APEC蓝”或“阅兵蓝”的常态化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关键在于决心和措施。

我国已经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同时,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也释放出“控煤”的信号: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重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原则上从2016年起3年内暂停新建煤矿项目审批。

但是,能源结构的调整绝非朝夕之功。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超过90%,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明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既有经济性的考量,也有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短期难堪大任,发展壮大和清洁替代尚需时日。

曾经深受雾霾困扰的英国,能源结构调整也延续了数十年。“英国用20年的时间使石油替代了20%的煤炭、用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最终使煤炭占能源结构的比例从90%下降到了30%。”黄晓勇说,结构变化的背后是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的深刻变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