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十三五”: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2016-01-13 07:02:52 冯蕾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王海云  
分享到:

新年伊始,世界银行发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报告,其中下调了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预估,美国经济2016年预计达2.7%,欧元区经济增长预估从前次的1.8%调降至1.7%。面对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中国如何在“危”中寻“机”?

值得欣喜的是,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预计全年增速在7%左右。“可以看到,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这是党中央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中国独有的需求潜力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我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张立群说。

一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水平2014年按照常住人口,达到了54.77%,按照户籍人口,则还不到37%。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我国城镇化还将持续较快推进,今后还有大量的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带来的住房、汽车等各种基本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市场巨大。

二是产业升级。产业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对中高端市场需求开拓能力将持续提高。随着百姓收入持续提高,中高端市场需求增长方兴未艾,产业升级拓展市场需求的潜力巨大。

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相差50%以上。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四是百姓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包含了巨大发展潜力。比如,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还有7017万人口没有脱贫。如果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目前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今后大量的低收入、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在全面小康进程中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包含的需求潜力更是不可估量的。

不断改善的要素供给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当前,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条件依然较好。”张立群说。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保障比较充足。比如,现在劳动年龄人口超过10亿人,而全社会就业人口是7.73亿人,非农就业人口是5.45亿人,城镇就业3.9亿人,都远低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表明劳动力供给保障是充足的。只要不断改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包容开放的水平,劳动力资源就会被更充分地使用起来。此外与教育水平提高相联系的人才红利潜力巨大。

从资金方面看,国民总储蓄率保持在48%以上,目前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136万亿元左右,支持生产建设的资金供给潜力非常大。

从技术方面看,随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各种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条件趋向改善;此外我国原始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

“综合这些情况可以看到,‘十三五’期间,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要素供给条件都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较快推进的历史进程没有改变。”张立群说。

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确定了行动指南。”张立群说。

通过去产能,积极稳妥地调整过剩产能,就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素质,优化要素资源组合;通过去库存,把房地产消化库存与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就会促进房地产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去杠杆,就可以处理好与过剩产能调整等相关的债务问题,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与财产责任相关的机制和制度;通过降成本,就可以努力改善企业转型调整的环境,促进转型调整顺利进行;通过补短板,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扎实推进脱贫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线。

未来五年,中国要在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7000美元的基础上,实现全新的跨越。在张立群看来,坚定改革决心,推进转型升级是关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调整的过程。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普遍短缺转入普遍过剩,从主要关注价格转向更多关注质量和品牌、信誉,这是一次全面且非常深刻的转型。

“下一步,扎实落实五大任务,形成合力,必将系统推进企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将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牢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张立群强调。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冯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