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4)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核心能力
周新民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之道,集中体现了最高领导人的思想思路和智慧才略,而正确的思想思路和不凡的智慧才略背后必定有深层次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我们党和国家三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得党心民心,广受世界赞誉,与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卓越的领袖核心能力密不可分、高度关联。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 四个方面:
1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
特质之一:
践行信仰,抱负远大。习近平总书记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始终秉承着有信仰、有理想这一共产党人最高贵的品质。家庭的熏陶,自幼就在他心中埋下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跨入政界之初,就坚定了坚持当公仆、立志做大事的信念。始终坚信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不懈的奋斗动力,安身立命的根本、永葆本色的根基。“革命理想高于天”是他执著追求信仰的真实写照。上任伊始,即向世人宣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老路,更不走邪路,及时粉碎了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重挫了别有用心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举国上下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决心,同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定力。
特质之二:
胸怀全局,擎一引百。有政治定力的政治家必定是有卓越治理能力的战略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上,善于抓住问题要害,善于站在高处运筹帷幄,善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寻求系统解决中国问题之道。突出表现在具有高远的全局观、强烈的问题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他始终把解决影响党和国家全局的现实问题、焦点问题、深层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一个伟大梦想”“两个百年目标”“四个全面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不仅站得高、想得深、看得准,而且遵循规律、紧贴实情、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紧紧抓住了党和国家发展的要害,牵住了改革发展的“牛鼻子”。
特质之三:
以民为本,强国兴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和强国兴邦高度统一,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基本执政理念。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收入分配、食品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瞄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实施了一揽子民生和民心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发展红利、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同时,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得到日益提升。
特质之四:
放眼全球,运筹帷幄。杰出的政治家必定具有世界眼光,必定善于智慧处理国际关系,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引领当代中国融入世界和构建世界新秩序上,充分展示出一个战略家的大气度、大胸襟、大智慧,展现了东方大国领导人的大视野、大运筹、大气势。针对国际紧张局势,理性呼吁世界跳出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梦”的质疑,及时阐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互通互联的实质;针对中国威胁论,系统提出“亲诚惠容”等外交理念和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外交主张。同时,致力把爱国主义和国际胸怀统一起来,向全世界阐明国家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等共赢思想和理念。
2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掌控全局能力直接关联国家的有序高效协调发展。
特质之一:
成竹在胸,擘画有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全局掌控力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党情国情世情吃得透。一步一个台阶的成长经历,广泛而丰富的执政经验,使他对党和国家治理的方向、路径、难点、重点洞若观火、了如指掌。二是布局谋篇格局大。十八大后迅速形成了以一个“中国梦”宏伟愿景和“两个一百年”阶段性目标引领,治党、治国、治军三方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整体统筹谋划的宏大格局。三是掌控全局落脚实。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立足中国国情、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决不搞政绩工程,决不求虚假繁荣。
特质之二:
统揽全局,举纲张目。“举纲张目”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推崇的一种治国策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治国思想,深刻把握治国理政规律,始终坚持通过解决影响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问题,带动一般性问题、从属性问题和表层性问题的解决和突破,展示了统揽全局、善抓主要矛盾的高超领导艺术。最为典型的是,先后亲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7个领导小组组长,并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推动督办,解决了一系列深层次、交织性、顽固性问题。这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掌控党和国家大局的深层思考和责任担当,而且为促进国家大政方针落地生根创造了一种全新高效的领导模式,有力推动了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特质之三:
德法兼治,依规束范。一个国家要复兴崛起,法治和德治不可偏废。离开法治,复兴没有根基;离开德治,复兴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上,立志走出一条德法兼治、依规束范的新路。一是致力提高全体国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凝聚民族正能量。二是致力加强法律法规刚性约束。坚持依法治国、依规办事,树立底线、红线、高压线意识,打破潜规则,营造新风尚。三是致力打造一支坚定践行“德法兼治”方略的执政骨干队伍。围绕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执政骨干队伍治理能力,实现治理制度和治理队伍双向互动、良性循环,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德法并举、德法合治。
特质之四:
善谋敢断,气宇非凡。善于洞穿事物本质、不失时机决断、快速高效应对,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世人留下的强烈印象,也是他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十八大以后,当人们习惯性地觉得他会等一等、看一看、望一望的时候,党中央却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拉开了反腐大幕。会后不到两个月,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应声落马,鸣响了“打虎”第一枪。军队反腐问题一向极其敏感,任何领导人都会慎之又慎,而习近平总书记从军队高层严重腐败看到了“刀把子”、“枪杆子”问题对党和国家全局的杀伤力,于是横下一条心果断出手,清除军中害群之马。在处理芦山大地震、新疆暴恐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展示了当机立断的果敢、雷厉风行的气魄、气宇非凡的风范。
3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
国家要崛起,社会要进步,要靠变革创造;推动变革创造,要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破冰前行的勇气、撼动乾坤的实力和力排众议的魄力。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充分展现出勇于变革的领导特质,站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制度创新高度,带领党中央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努力打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走出了一条科学治理社会主义的新路。
特质之一:
思路开阔,全面创新。突出表现在思维思想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全面性。所谓开放,就是推进变革没有禁区、没有束缚、没有限制,敢于打破禁锢、除旧布新,自觉以开放的心态和姿态面对问题、面向世界。“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市场资源双向开放”战略思想的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序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加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实施,使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所谓全面,就是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模式,全面推进改革,没有空白、没有盲区、没有死角。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迈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步伐,经济变革力度空前、政治变革稳步推进、军事变革如火如荼、文化变革有章有法、社会变革步伐加快,治国理政呈现出重点突破、系统发力、全面见效的新局面。
特质之二:
自觉担当,义无反顾。崇高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担当的勇气、担当的精神、担当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中华民族要开创历史,真正实现“惊人一跃”,必须大力弘扬胸怀天下、济世图强的精神,充分营造敢试敢闯、敢于担当的氛围,培育尊重担当者、重用担当者、保护担当者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勇于担当的积极倡导者,更是率先垂范的坚定引领者。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他不回避、不躲闪,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在关系国家兴亡问题上,他敢于向各种利益集团亮剑,不容许任何人在法律制度面前搞特殊;在关系国家发展未来上,他咬定改革不放松,面对危险不惧怕,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充分展现了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推进变革义无反顾的坚强意志和恢弘气度。
特质之三:
体大思精,勇闯新路。历史上成功的变革者大都具有博而有约、体大思精的特质。习近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