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疆阿拉山口2月7日电(记者张晓龙、熊聪茹)26个除夕夜,24个不在家,在站上过节对高宝路这个工龄等同于新疆阿拉山口火车站站龄的老山口人来说不算啥,“铁路就是这样,要抹泪就别干这行。” 坐落在祖国西北角的阿拉山口是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大门。驻边关、守国门,军人们的职责是扛枪巡逻。而阿拉山口火车站运转车间丁班1厂助理值班员高宝路则是顶风冒雪,提着铁鞋,穿梭于一节节车厢,匍匐在一个个车轮下。 从除夕当天早上9点开始,高宝路就要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大冷天,不断地给经停站内的列车“做防溜,撤防溜”,为这些东来西往的过客拉好“手刹”。 和高宝路同在运转车间的曹来君是丁班2调调车长,但他更像站里的“铁道游击队”队长。除夕当班的曹来君要带着手下两名连接员在17条铁轨间来来回回,爬上爬下,根据需要对车辆进行解体和编组,在200到300辆车间做“排列组合”。 在间休室没坐多久,曹来君的任务就来了,记者和曹来君一起爬上机车车头。在一道道铁轨间,机车的行驶速度并不快,但站在机车前端的通过平台上,刺脸的寒风依然令人难以招架。 “山口在风区,今天还好,要是碰上大风天,迎面的风就成了一把把刀子。”曹来君说,一次外勤任务就需要连续户外作业2到3小时,一天至少得出动3次。 在机车带着一辆辆敞车在铁轨上“通勤”时,调车组“头勾”周宝剑和“二勾”李进军需要轮流着扒在最前面的敞车边进行领车。运转车间副主任庞建伟告诉记者,“有的连接员甚至需要扒在车边领车前进9公里,这还仅仅是单程。” 1990年出生的货运车间乙班外勤货运员李龙工作还不满3年,但已经能在散装线上指挥着抓料机、汽车吊、铲车和叉车在哈萨克斯坦的宽轨列车和我国的准轨列车间熟练地换装。生活对他工作能力最实在的褒奖就是“口袋里的钱多起来了”。年底,李龙把1万元年终奖全部寄给了远在陕西的父母。 出于安全考虑和单位规定,李龙不能带着手机上岗。和学生时代不同,如今,陪伴李龙的不再是电视上热闹的晚会。户外,大型机械发出的阵阵巨响充斥耳畔;室内,只有不时将他从浅睡中叫醒的步话机突兀又沙哑的声音。 在各车间外勤人员忙碌工作的同时,离铁轨咫尺之近的联运大楼内,铁路部门的“外交官们”也一刻没有闲着,他们要么专注地翻译着各式外文文件,要么则操着熟练的俄语与哈萨克斯坦方面人员进行交涉。 货运车间联运值班员赵强自2011年从吉尔吉斯斯坦留学归来后,就在联运大楼做起了涉外工作,由于业务熟练、待人诚恳,赵强的表现常常得到哈方人员的夸赞。 除了第一年实习期外,赵强的除夕夜都是在岗位上过的。不擅表达感情的赵强在除夕前给家里才去了一个“极简”的电话,“虽然只有几句话,但我妈应该就知道我想她了。” 大楼内,同是“海归”的翻译万姝辰需要对200到300张票据上的发到站、品名、收发货人等信息进行翻译和审核,寒冷的阿拉山口,没有乌克兰留学时的热闹,也没有来自哈密家中的呵护,但万姝辰依然努力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明天,我们就要和小伙伴们自发聚起来!” 阿拉山口,每年约有300天在刮风,平均8级以上大风有166天,连树木都只能弯腰生长。但这些在春节时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人,正在用自己的力量筑起一座风吹不倒、雪压不垮的国门。 |
相关阅读:
- [ 02-08]多个城市上演春节"空城计" 网友:冷清得令人心慌
- [ 02-08]600万中国游客春节海外游 韩媒:消费习惯变化
- [ 02-08]春节习俗:正月初一画鸡 初七“人日”吃七菜羹
- [ 02-08]中纪委发“廉政红包”提示党员干部春节八事不能做
- [ 02-07]猴年春节 莆田学院留校师生欢喜过大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