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精准布局宏观调控
2016-02-18 15:34:0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光明日报·经济生活周刊·经济纵横·界面】 核心提示 ■ 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美国的1.75倍 ■ 2016年中国将面临增速放缓和资产价值下降的双重压力 ■ 布局调控型政策要基于市场效率结构和利益导向进行安排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分化,表现不一,但国际产能合作、资产风险管理和质量效益导向,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2015年全年,我国GDP增速为6.9%,表现出经济新常态所要求的稳增长、调结构的良好局面。但经济中的结构性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高杠杆、过剩产能和非意愿库存成为不得不着力解决的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运行和风险管理的矛盾中追求平衡与效率。当前,在经济运行、宏观政策、体制改革方面体现出一系列的新变化。而同在这个时期,美国启动了加息进程,经济政策整体回归常态化。 为此,我们应着手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调控框架,并以创新财政政策作为首要环节,更好地运用改革手段,提高政策效率。 1、增速稳、结构优、就业好、动力强: 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实现 【数据】 2015年,我国的GDP增速为6.9%,基本上实现了中央和国务院所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新增就业1312万人,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4%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达7.4%,三大产业的比例为9∶0.5∶50.5,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从2015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突出表现为增速稳、结构优、就业好、动力强、国际化等五个方面的特征。 从增速看,2015年宏观经济的平均增速为6.9%,GDP规模为676708亿元,约合10.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总量为16.4万亿美元,中国GDP总量约相应于美国的66%。而从GDP的增量来看,中国2015年的增量约为7500亿美元,而美国则仅为4300亿美元,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美国的1.75倍。 从结构看,2015年我国产业结构比例关系表现为9∶40.5∶50.5,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并较第二产业高出10个百分点;在城乡结构上,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56.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2014年缩小0.02;在动力结构上,2015年资本形成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6.4%、32.3%和1.3%,最终消费在GDP增长中发挥了支柱性的作用,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在区域结构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明显缩小;而在居民收入结构上,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较2013年的0.473和2014年的0.469明显减少,居民间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从就业看,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就业形势的稳中有好,2015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统为30.6%,较2013年的31.2%和2014年的31%持续明显下降,在居民收入达到35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同时,消费结构也远超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
相关阅读:
- [ 02-18]税收改革为经济增长添动力
- [ 02-18]证监会今年正式开展巡回审理 推进处罚体制机制改革|1月中国CPI反弹至1.8%
- [ 02-18]央企改革概念悄然启动 五大标准找“真牛”
- [ 02-18]大医院新招封杀号贩子 京试点专家资源分配方式改革
- [ 02-18]关注公车改革:央企不得为部门负责人配公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