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能赢得科学家雷鸣般的掌声?
2016-02-18 20:32:23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
分享到:
|
图为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颁奖。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2015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入场。 台下起立欢呼,掌声如鸣,经久不息。 台下坐着的,是在2015这一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代表。 让科学家们如此激动,这样的场面并不多见。 习近平缘何能赢得科学家雷鸣般的掌声? 与科学家“亲密接触” 这些年,习近平在国际舞台密集出访,纵横捭阖,在国内整顿民生、打击腐败,日程表以分秒计算,但并不妨碍他和科研人员频频“亲密接触”。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有他俯身为年迈行动不便的老科学家们颁发证书的身影;每年春节前夕,有他亲自或委托慰问老科学家的温暖话语…… 2012年8月21日,“习近平俯身拾镜”的故事在众多国内外科学家中广为流传,一位大国领导人礼贤敬贤的气度,至今让国际科学界印象深刻。 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致辞结束后,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准备上前握手祝贺,由于匆忙起身,笔记本、笔和眼镜全掉在地上,习近平发现了他的窘态,弯下腰帮他捡起眼镜。 2013年两会,上任不久的习近平以总书记的身份出现在了科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开场白是这样讲的:“在党中央工作的前五年,我每年都去港澳组,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让在场的科技界政协委员们激动不已。 时任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委员回忆当时的情景,“总书记没有说什么大话、空话,他的讲话几乎都是脱稿的,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和例子。看得出来,他确实对科技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 2013年6月11日,习近平亲自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为三名航天员壮行。13天后,习近平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亲切通话。 拿起话筒的总书记微笑着说:“海胜、晓光、亚平,你们辛苦了。”“你们进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经有13天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用亲人般最真诚、最朴实的话语为航天员加油鼓劲。 2014年2月8日,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农历新年的喜悦中,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封来自总书记的贺信为此时离乡背井的极地工作者们带来了“温暖”,为所有极地科考人员打了一剂“强心针”。 2014年11月18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陪同下,考察正在当地补给的“雪龙”号,慰问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这在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尚属首次。 “主席一上船就和我们大家打招呼,下船时还不忘叮嘱大家注意身体。”来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随船医生黄罡在慰问结束后,仍然久久沉浸在兴奋的回忆之中。 2015年10月国庆假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消息振奋国人。此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曾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她,分别是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给越南《人民报》署名文章,以及2016年新年贺词,称赞“以屠呦呦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用智慧与双手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国创新的美誉传遍世界。” |
相关阅读:
- [ 02-18]习近平总书记属于哪个党支部?支部会上他都说了啥?
- [ 02-18]一图读懂强军梦 习近平这样守卫国家安全
- [ 02-18]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 [ 02-18]从“家风”传承看习近平如何齐家治国
- [ 02-18]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从习近平讲话中找答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