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则喜正义之伸张,乐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贫。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近日,一封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法院法官的辞职信走红,辞职信全文几乎都采用文言文,不少网民赞扬该辞职信文采飞扬、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感叹辞职可惜。北青报记者获悉,目前法院还没有正式讨论研究该法官的辞职申请,正做法官的工作,希望能够挽留他。 “久矣疲命于杂务求自在于市井” 北青报记者获悉,该辞职信的作者是岳塘区法院的法官刘献文,目前职务是该院民二庭副庭长,平时他多审理一些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当地社区举办的“法律大讲堂”知识讲座中,刘献文也曾围绕“民间借贷”等常见的法律问题展开讲解。 从落款时间来看,这封辞职信写于今年2月23日,岳塘区法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是23日收到的辞职信。在辞职信里,刘献文写道,“入岳法十载,不可谓未坚持,耕耘民商一线,不可谓不专注”,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献文在岳塘区法院从事民商案件审判工作已经有10年了。 在辞职信中,刘献文称工作“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尤其“今已累案牍、显劳形,业务未见精进,激情日渐消弭”。辞职信里,刘献文也提到了法官员额制,他说:“虽然不惧司改,夺员额有信心,然不思钻营,伫山底久矣,再十年当仍如是,年逾不惑,忧年华不再,登临无期。” 最后,该法官表示自己将“舍法槌于公堂,求自在于市井”,从事审判工作10年,既没有对不起獬豸(一种象征公平正义审判的神兽),也没有愧对象征正义和法律的忒弥斯女神,“恳请领导准予本人离职”。 法院表示正做工作希望能挽留他 北青报记者昨日并没有联系上刘献文法官本人。一位跟刘献文多有联系的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跟刘献文平时多有交流,因为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在刘献文正式离职之前还不方便接受采访,现在他仍然在职,在刘献文离职之后的去向上,根据他了解的情况,暂时还没确定,“作为一名法官,从业务能力上讲,他还是比较强的,别的方面我暂时也不好说太多。”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湘潭市岳塘区法院,法院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前天才收到刘献文的辞职信,院里暂时还没有开会研究这个问题,作为民二庭副庭长,刘献文目前仍然在职在岗工作,“收到他的辞职报告后,目前院党组已经派人做他的工作,希望能够挽留他,院里也还没有正式讨论研究,其他方面,他的职务状态也好,出于对他隐私的保护,暂时不便透露。” 媒体梳理:压力大、待遇低或成法官群体离职主因 从2014年开始,法官离职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公众关注的话题。全国各地法院出现了不少法官离职的现象。以上海为例,根据公开报道,2013年,上海法院辞职的法官超过70名,较2012年有明显增加。据调查,这部分离职法官多为35岁至45岁的高学历人才,法学功底扎实、审判经验丰富,不乏中级法院副庭长之类的业务骨干。从2008年到2013年,上海每年平均有67名法官离职。2014年上海法院系统共有105人离职,其中法官有86名。值得注意的是,这86名法官中,有17个审判长,43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63人是年富力强的“70后”,都是不折不扣的审判中坚力量。 而根据媒体的梳理,工作压力大、待遇相对低、晋升空间小、职业荣誉感下降等成为法官离职的主要原因。在法官离职之后的去向上,转型做律师、去企业担任法务成为辞职法官的主要去向。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曾提出,我国对法官沿用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司法职业特点,也不利于把优秀人才留在审判一线。要坚持以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并提出将对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法官员额制,完善法官等级定期晋升机制等。 文/本报记者 李铁住 |
相关阅读:
- [ 02-24]辞职信走红才让法官离职成为新闻
- [ 02-23]40多名果农追讨蜜柚欠款 法官5小时解开果农心结
- [ 02-23]“百人会” 致函梁案法官吁公平处理梁彼得
- [ 02-20]福建南平纵火行凶一死二伤 老法官救火被刺身亡
- [ 02-18]独家发布:亚裔维权大联盟力挺华裔警察梁彼得 致信法官Danny Chun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