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绿色: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画”

2016-02-29 09:13:02 唐维红 白真智 孙阳 蒋琪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思熟虑,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形成了具有重大指导性、前瞻性、针对性的经济工作系列论述。两会前夕,人民网记者通过基层采访、专家解读、网民连线等形式,撰写并刊登8篇深度报道,充分反映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全面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工作系列论述的思考和实践,为我国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主动打好决胜仗,赢得全年开局红。

刚刚到来的猴年,开门就是几天“春节蓝”。

“我们家都好几年没买鞭炮了。”家在北京的小田假期陪父母逛了几次公园。“看看蓝天特舒服。”

在北京的胡同里到处可见号召居民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海报。“不放挺好,没那么大烟味,街面上也没有那么多碎爆竹皮,还干净。”在胡同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张大妈说。

张大妈的话说出了很多市民心声。据统计,2016年春节期间,北京的烟花爆竹销售量同比下降幅度约20%—30%,而这已经是连续第五年的下降。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诗句里的美景人人向往。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逐渐摆脱贫困的同时,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甚至已经成为了政府和群众的心头大患,成了突出的民生问题。可以说,良好的环境、绿色的发展方式不仅是富起来的中国人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更是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想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百姓的福祉,就是党的关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精准的判断和坚定的决心。

“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绿在眼里,富在手中

“原来在高寒山区种包谷,忙活一年连混个温饱都难;现在当上鹤管员,搞起农家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作为远近闻名的黑颈鹤之乡,村民陈光会这两年放下锄头成了专职养鹤人,还为前来观光的游客供应生态餐。

陈光会“华丽变身”的一小步映射出云南这个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一大步。事实上,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作为竞争力来实现惠民利民、加快转型发展、推动绿色跨越,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花”正在中国大地各个地方生根发芽。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有关活动后,到琼海、三亚等地考察调研。他特别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5年5月,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既要“绿”,又要“富”,是绿色发展的全面追求。要让群众“绿”在眼里,“富”在手中,地方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认为,政府一是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地方政府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适合地方生态环境条件的绿色发展道路上来,做好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二是严格执法,守住底线,不允许企业再走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地方政府要加强环境管制,严控当地的主要污染源。

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曾是个发展“困难户”,作为浙江全省26个欠发达县之一、台州9个县市中体量最小的一个,仙居的绿色转型之路堪称典型。近年来,为保护青山绿水,仙居不允许乡乡搞工业,项目上实现环评一票否决,曾有一个橡塑项目要上马,200万元保证金已到帐,但环评不合格,资金退回,项目撤销。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编制100多项园区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

去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仙居县开展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委书记单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仙居正力争在全省率先创出绿色发展的“仙居模式”,目标是到2017年形成“四个化”,即生产循环化、生活低碳化、全域生态化、治理现代化;到2020年建成“四个区”,即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

单坚认为,绿色发展是更严的发展标准,是更远的发展追求。他说:“党中央讲发展是硬道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人民。这就要求发展既要为了当代人,更要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让蓝天常在、让青山常在、让绿水常在。”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如何将“绿色发展”融入深化改革的基层创新?江西带头作出了积极实践。2012年,江西启动袁河流域的萍乡、新余、宜春三市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实现跨市行政区交接断面水质、水量控制目标。在生态补偿试点推动下,袁河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由袁河串起来的仙女湖等重要水库再现“一湖碧波”。

“绿色发展搞上去了,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长期以来,不少地区以GDP统计数据作为考核政绩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长远构想。破除“唯GDP论英雄”的旧有观念,开创社会协调发展、政绩考核评价的新模式是新常态下的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总书记再次指出:“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山西省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山西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结构带来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晋城深受其害。据了解,在山西省11个地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中,晋城曾经一度落到了第九位。

“十二五”期间,晋城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项规划的制定中,对130家企业实施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项目实施、水质目标改善等多项考核排名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前茅,成为山西省PM10值、PM2.5值下降幅度“双达标”的城市之一。

在晋城市委书记张九萍看来,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改变,管的是全局、根本、方向和长远。她认为:“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行动,靠的就是认认真真地抓,扎扎实实地干。只有坚持知行合一,坚持久久为功,不断创新思维、完善机制,把绿色发展贯穿、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