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5棵"摇钱树"见证贵州诞生"寨沙模式"
m.folksfolks.com 2016-03-01 21:56:23  于振华 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yzh2016030100005

2016年1月13日晚,寨沙侗寨的钟鼓楼不断变换色彩,在夜空中流光溢彩。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

乡旅游催生乘数效应打造精准扶贫新模式

如今,5棵500多年的金丝楠木已经被寨沙侗寨的村民们保护起来,人们还在树下安装了射灯,即使在晚上,游客也能看到它们正直、高大、健硕的身姿……寨沙侗寨在经过旅游公司精心设计、整体包装和打造之后,几乎是一夜成名,成了广大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

“没开店之前,一年收入才几千元,现在一天就有几千元收入。”夏用发坦率地告诉千龙网记者,他2012年向银行贷款13万元,在第二年就全部还清了所有的贷款,还存下了5000元。他的妻子也向记者戏称,这都是游客们“替”他们夫妻还的钱。建新房之初,他们家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视,也没有几个凳子和桌子。如今,这些高档家具、电器也全部配齐了。他们夫妻一年的经营毛收入在40万元,纯利润也有19万多元。

顺康侗庄老板夏德发也在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迅速脱贫致富。他自豪地说,如今,每天来他的山庄吃住的游客达到100多人。这样一年算下来,他的山庄每年接待36000人左右,一年少说也有二三十万元的纯利润收入。

寨沙侗寨农家乐“侗家驿站”老板杨云菊也向千龙网记者表示:“我们穷了大半辈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杨云菊表示,由于寨沙侗寨环境优美、服务周到,她的农家乐开业后生意比想象的好了几十倍,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光顾。不到一年,20多万元的贷款还清了,还招了几名服务员。现在,她农家乐一年的营业额可达40万元。 “我们过去想吃穿,现在是工作太忙,生活太完美了。”

寨沙乡村旅游业的红火,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寨沙侗寨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的有62户248人,分别占全寨户数的81%、人数的80%。2014年,寨沙侗寨旅游经营收入达744万元,比旅游开发前增长24倍,户均收入达95000元,人均纯收入24000元,比旅游开发前净增 23000元。旅游收入上20万元的农户达21户,占全寨总户数的33.8%。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寨沙侗寨成功实现了从“穷山鸡”到“金凤凰”的华丽转身,在贵州省乡村旅游中异军突起、崭露头角。截止2015年9月,寨沙侗寨接待游客40.9万人次,收入25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3万元,增长30倍。寨沙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金融扶贫乡村旅游产业示范村”“中组部党建工作组专题调研点”“贵州省100个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寨沙侗寨的成功塑造,对周边乡村旅游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铜仁市旅游发展委主任陈丽萍认为,如今,铜仁市涌现出了云舍、鱼良溪、桃花源、芙蓉坝、团龙等一批乡村旅游集群。以点带面,铜仁市乡村旅游扶贫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走上小康路,旅游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2014年,全市有74个村寨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寨沙侗寨在穷则思变中开启了“寨沙试验”,在先行先试中创造了“寨沙模式”,在无中生有中培育了“寨沙产业”,在艰苦创业中铸就了“寨沙精神”,在久经磨砺中打造了“寨沙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符合贵州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新路子。(千龙网记者于振华)

记者手记:

近年来,贵州江口县抢抓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机遇,立足梵净山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按照“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乡村做支撑力”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江口县以典型引领乡村旅游扶贫,高起点打造寨沙侗寨旅游扶贫试点,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农户参与”的“政府公司 协会农户”的乡村旅游扶贫“寨沙模式”,带动了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努力实现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在贫困落后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后发赶超之路上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责任编辑:林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