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连续四年参加上海团审议都说了啥
2016-03-06 07:18:55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玮 赵舒文 |
分享到:
|
在以开放促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不做盆景做苗圃 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习近平2013年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 2016年初春,上海改革清单在不断变长。 春节刚过,“证照分离”改革、公安改革、媒体改革……一连串全新的改革试点渐次推开。 追溯源头,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2014年6月,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司法改革试点省份;2014年9月,国务院选择上海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两个试点之一;2015年2月,《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获中央深改组通过;2015年11月,全国群团改革在上海试点启动…… 这些涵盖了经济体制、社会公平、城市体系、民生关切、治党管党等方面的改革,不仅覆盖面极广,重点亦十分突出。它们都是全国改革的关键环节,都是“一招突破、满盘皆活”的重要落子。 “深水区”的改革,不仅是形变,更有“质变”。观察这些改革,自贸试验区是一扇窗口。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重大举措,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而开放,正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寄语上海自贸区: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是年5月,他在上海考察时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2015年3月5日,总书记再次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披坚执锐、攻坚克难。要着眼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使制度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上海不能栽盆景,否则就失去了‘先行先试’的意义。”在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自贸区改革一年后,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回望道,做制度创新的“领跑者”,才是改革本意:“总书记的这个要求,上海一直没有忘。” 这三年,商事登记改革从最开始的1.0版(注册资本认缴)、2.0版(先照后证)到最新的3.0版(证照分离),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改革红利;政府职能悄然转变,负面清单制度从区内推广到区外,成为全国的行政范本。 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从28.78平方公里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此前数日,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增的自贸区已挂牌,自贸区探索从“独上高楼”,转向了“矩阵发力”。 “不做盆景做苗圃”——上海的每一项改革,都沿袭了自贸区的追求。 张兆安曾给总书记讲过两个故事:上海自贸区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市民们趋之若鹜,这就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自贸区发生的制度变革,革新了政府服务模式,降低了企业的商事成本,政府官员们有点压力、企业家们很是欣喜,这是制度创新的正效益。 其他领域也是一样。作为全国首批司改试点省市,上海确保85%以上的人力资源投放到办案一线,由“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群团改革力破“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工青妇市级机关分别按40%、30%、30%的比例精简编制,并将人员下拨到基层一线…… 上海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不惜“动自己的奶酪”,只为群众获得感、只为改革“正效益”。一项有价值的改革,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体。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 2016年2月18日,张江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国务院批复。 一年前的3月5日,上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建设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的构想,得到过习近平总书记的积极支持。 而这一年间,从构想变成蓝图,乃至成为现实的,远不止一个科学中心。 2015年,C919国产大型客机在上海成功下线;上海在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成了国家蛋白质中心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光源、超算中心等已有的重大科学设施,亦联动形成了为全国科学研究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所有这些,都不只是一个项目、一项工程。它们更代表着一个战略、一种方向——创新。这是上海迈向未来最需依靠的新动力,也是上海承担国家战略尤需突破的大课题。 从2013年起,习近平总书记凡到上海代表团,必谈创新。无论是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还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抑或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核心动力都必须来自创新,也只能来自创新。 而当举国都需要问创新要动力,作为“先行者”的上海,毫无疑问地应当率先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