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贡献东方智慧 塑造合理格局——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全球治理新理念

2016-03-13 19:24:43 潘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晖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特稿:贡献东方智慧 塑造合理格局——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全球治理新理念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王昭

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主动谋划,在全球治理领域提出一系列新倡议新方案,展示了凝聚东方智慧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今年两会期间,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中国对地区热点的态度和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等话题。越来越多的政经各界人士支持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新理念,并期待这些理念成为更广泛的国际共识,造福国际社会。

自信担当,积极倡导全球治理新理念

地区争端此起彼伏,南北差距依然显著,冷战对抗思维仍然存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当今世界依然有许多不安定、不平衡因素,在世界许多地方,和平、安宁和发展依然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与此同时,已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又有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阻碍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全球治理体系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从大国到周边,从点穴式访问到多边舞台……3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出访20次,行程相当于环绕地球飞行10圈,在国内同10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会谈会见。

每一次国际舞台的亮相,习主席都积极宣介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主张及方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发展观;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倡导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合理化;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亲诚惠容、真实亲诚、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人类命运共同体……当这些中国主张关键词,被一遍一遍地提起时,它们所蕴含的强大的积极能量,正在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共鸣。

如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为公正合理?如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

中国也正从国际体系参与者,转变成为规则制订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就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有观察人士认为,综合国力日益上升的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塑造力和改善能力前所未有。中国已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朝着更为健康方向演变的一个关键力量。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中国勇于承担,在国际社会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已成为一种“标杆”。

今年9月,中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舆论期待中国在峰会上提出振兴全球经济的“中国方案”。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对2016年全球经济发展来说是重要机遇,中国将对全球经济政策议程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既有国际影响力,也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代表,由中国担任今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的主席国,有利于将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结合起来,促进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完善,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外交学院教授高飞说。

知行合一,推动全球治理走向公正合理

对二战以后形成的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国明确表示,“不会另搞一套”。中国所积极倡导的,是使国际治理体系更加法治化、民主化、合理化,以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法治化,意味着各国处理国际事务,有着一致的原则标准,而不是为着一己私利而随心所欲。正如外交部长王毅所说,“当今世界之所以乱象频生,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贯彻,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重要理念被抛到一边。”

中国言行一致,在参与解决一些地区危机、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等过程中,积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共同遵守。”这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内容。

“大家商量着办”,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内涵。国际关系民主化,意味着不是搞垄断专权,更不是零和博弈或赢家通吃。

在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筹建及运行过程中,中国不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努力以达成一致的方式进行决策。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还将单方面稀释自己在亚投行的股份。这与某些国家念念不忘“掌控”国际和地区性多边金融机构的做法相比,是历史性进步,体现了亚投行的决策民主化。

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中,中国也都积极推进多边主义和决策民主化。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也意味着平等对待他国,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信仰和文化背景,各国共建这一跨越亚欧非多个经济圈的世界经济走廊,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尊重沿线每一个国家的主权和意愿,方能将国情各异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中国领导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吉尔吉斯斯坦外交学院院长艾特穆尔扎耶夫说。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做到互利互惠、互联互通,将多方利益融合提升到了更高水平,让沿线区域与国家享受到了共同发展的红利。

近年来,全球网络空间冲突不断、矛盾增多,更有人借互联网发动“颜色革命”,甚至颠覆别国的合法政权。

2015年12月,浙江乌镇。在这里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明确提出:要在尊重各国网络主权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互联网治理,各国对内独立自主制定网络政策,对外履行合作发展的义务,充分享受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的权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推动的。

推动国际治理的合理性,是中国坚定追求的重要原则。为此,中国积极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中,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话语权。在各种场合,中国都积极要求体现各方关切,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深得人心,期待中国理念日益成为共识

亚投行从提出概念性倡议到正式开业,只用了短短两年多时间。“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现在两年多来,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金融支撑基本就位;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产能合作全面推进。

为何中国倡议能够如此迅速赢得如许众多国家的响应?

答案很简单: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没有用支配性、排他性的思维,而是坚持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理念。亚投行、“一带一路”这些倡议,提升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主人意识,为各国创造了共赢发展的机会,自然赢得人心。

为何在面对国际上众多艰难问题,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中国提供的方案,出于公心,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是符合大家利益的方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国人的外交理念,有着原则性的坚持,也有如水般随圆就方的灵活和柔性,因此往往能化冲突于无形。

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在参与调解一些地区争端的时候,常常能够在强烈的分歧对抗中,寻找到各方共同点,并引导各方换位思考,巧妙帮助化解分歧,直到最终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过程中,中国就贡献了这样的智慧。在当前朝鲜半岛核问题中,中国也是极力劝和促谈,主张平衡照顾各方关切,以达成半岛无核化的目标。

在许多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看来,中国人倡导的解决危机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也由此增加了他们对中国外交方式背后的理念乃至哲学思维的兴趣。

“中国一贯秉持的以和为贵、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正在世界范围内复兴,荡涤着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这就是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值得仔细研读的原因,”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说。

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们相信,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日益上升,中国将成为世界和平繁荣更为坚强的基石。知今宜鉴古。近代以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相当长时间内领先全球,但中国始终爱好和平、追求天下大同。如今,中国实力日益提升,仍然高举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旗帜。习主席曾明确提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

分析人士认为,多了解中国积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会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在国际上的表现。中国现在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有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符合人类追求的普遍价值。

我们不难看到: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传统理念中,自然产生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追求;和为贵的理念,自然指引着今天的中国人坚定追求和平;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与同舟共济、天下大同的传统理念,一脉相承……

国际社会期待并且相信,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能够更加广泛而深入地成为国际共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中国持续展现领导力非常关键。”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深入人心,中国今天倡导的关于全球治理的理念,“终将在国际秩序中开花结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