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橘椒桃变奏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衢州探索

2016-04-27 16:02:12 朱晓芬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李霖 李艳  
分享到:

  暮春,走进浙西这片绿水青山,处处可感受到生机勃发的盎然春意。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今年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新要求,对衢州干部群众而言,不但是对农业发展理念的又一次洗礼,也是对他们近年来改革探索的最好肯定。从创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绿色强农到生态富民,衢州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一直在路上。

如今,对标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衢州正以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加自觉的态度和更大力度的实践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一只柑橘引发的供给侧改革思考

衢州柑橘,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在种植业日趋多样化的今天,衢州仍有56万橘农、51万亩橘园。然而,在全国柑橘总体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衢州柑橘这些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卖难”问题。

当地有关部门估算,衢州去年柑橘总产量为65万吨,眼下全市柑橘才销售了七成多,而往年此时已经接近九成。

衢州市柯城区农林局副局长方培林和柑橘打了30多年交道。在他看来,柑橘“卖难”有两大主因:

一是生产经营体制落后,橘园零散化。以柯城为例,18万亩柑橘中超过50亩的连片橘园才区区几户,千家万户种植分散,技术、设施等先进生产要素无法集聚,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是生产经营主体羸弱,趋于兼业化、老龄化。过去以专业户为主,有精力、有技术,家庭收入也主要来自柑橘;现在,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赚钱,柑橘种植普遍兼业化,往往是留守老人、妇女顺带管管,管理粗放造成柑橘品质不高。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柑橘不但“卖难”,又逢天灾。去年冬天的罕见严寒让全市近八成柑橘树严重受冻。

滞销、冻害双重危机,让柑橘产业的深层次问题暴露无遗,也引发衢州人思考——如何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来推动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

衢州市委认为,要从供给端入手去过剩产能,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流转一批,以此实现柑橘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衢州把今年作为“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决战之年”,全面动员实施提升计划,力争全市淘汰“三低”橘园5万亩,流转橘园5万亩,建立大棚设施栽培橘园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橘园5万亩,高位嫁接柑橘5000亩……条条措施直指供给侧。

眼下,衢州正积极动员散户流转土地,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提升品质、效益。在柯城区,近期就有上千亩分散的橘园流转到了大户、合作社手中,进行橘园的提升改造。

一个青椒背后的供给升级实践

一边农产品“卖难”时有耳闻,一边又是消费者“吃什么都不放心”的抱怨。抓住这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衢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依托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推动农产品供给升级。

衢江是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2014年就开始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放心农业八大体系,率先打造全区域、全产业链的放心农业品牌。

衢江区莲花镇,农户陈建海的家庭农场里,连一只普通的青椒都有二维码“身份证”。生长的土地环境是否达标,什么时候播种,用药用肥情况,什么时候采摘,上市前检测结果……都可以全程追溯,消费者在直销门店还能视频查看生产基地实时动态。“别人的青椒批发价4元一公斤,我这里卖6元照样有人抢着要。” 陈建海说。

在衢江,1000多个家庭农场,流转了全区六成以上耕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放心农产品。无论茭白、葡萄、草莓还是茶叶、花卉,在衢江都有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地环境到质量控制,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衢江近年来建成完善了“省、市、区、乡镇”四级农产品检测体系。陈建海说,平均每个月他这里就会有一次省级检测,市级检测几乎每周一次,区级、镇级的就更多了。

在衢江,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经营主体,终身不得享受相关政策补助;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的,两年内不得享受政策补助。2015年,衢江检测农产品近4万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99.3%。

放心农业,一头推动供给升级,一头带动农民增收。现在,衢江区26万亩土地中就有“万元田”6.2万亩,其中“两万元田”3万亩。衢州全市已建成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基地60余万亩,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一只水蜜桃的“接二连三”产业链

不久前的桃花节上,龙游湖镇镇客路村国强家庭农场人气爆棚。

“一个周末就来了几千名游客,农家乐一天要翻台七八次。”农场主李国强感慨,以前,村里几条溪边上全是养殖场,溪水黑不说,一到夏天还恶臭冲天。多亏“五水共治”关掉了污染严重的养殖场,要不然他的桃园哪里会有人来。

李国强有200多亩桃园,搞起采摘游后桃子根本不愁卖,连水蜜桃酒也销售一空。于是,他将农场种的猕猴桃也酿成猕猴桃酒,无花果烘干制成无花果干……单加工这块,去年李国强就赚了近40万元。接下来,老李还想搞民宿旅游。

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不但改善了生活环境,也为打造更为丰富、高效的生产供给体系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

衢州近年来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孕育催生出越来越多“农业+旅游”“农业+健康”等融合一、二、三产的新业态。

全市大力关停污染严重的中小养殖场,累计削减生猪饲养量400多万头,原先的猪棚变成菇棚、菜棚、药棚……

目前,衢州全市注册家庭农场近5000家,其中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型家庭农场已培育456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