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式各样的进口食品走俏市场,即使价格不菲,也阻挡不了“吃货”们尝鲜的热情,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在食品选择上还有“进口情结”。但是面对通体外文、品牌繁杂的“洋食品”,您是否难以看懂,担心产品“血统不纯”呢?进口食品琳琅满目,海外代购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当如何选择? 日前,省食药监局下发《山东省进口食品市场销售规范》,6月1日起正式实施,首次为进口食品的经营者资质、合格证明查验、中文标签和说明书等立下“硬杠杠”。我们期待着进口食品市场能走向更为规范、更让人满意的明天。 政策解读 一包薯片也得有三份“身份证明” 遇到外包装全是洋文、产品说明书看不到一个汉字的进口食品,不少消费者就有这样的揣测:“质量靠谱吗?会不会是山寨货?”记者了解到,不少消费者会被一些“山寨进口食品”欺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进口食品标签标注不明了不规范,让消费者很难获取准确信息。 “食品标签如同食品的脸面,进口食品尤其如此,消费者需要通过中文标签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处负责人表示,新《食品安全法》以及我省出台的《规范》中,都强调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且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分装销售的进口食用农产品,还应注明分装企业、分装时间、地点等信息。“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进口。” 除了一目了然的中文标签之外,进口食品要想在国内畅行无阻,还需具备至少3份证明文件。该负责人表示,经营者销售进口食品,必须查验留存《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随附合格证明材料;必要时查验留存进口食品的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以及税收证明单据等材料。“小到一包薯条、一罐蜂蜜,都必须具备以上材料,并且材料标注项目应当与进口食品的实际状况相符。” 食品进国门要过几道关? 验明正身 提交材料 审查合格 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口商须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并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规定检验合格才准许进口。 取经路上,如果唐僧没有证明其身份的“通关文牒”,即使长得再英俊也寸步难行。 持证通行 中文标签 标识全面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是允许其进口的必要条件。 入乡随俗,进口食品到了中国,总要有个中国人都看得懂的身份标签才能畅行无阻。 反馈登记 记录销售 汇总信息 对于市面销售的进口食品,要求进口商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名称、生产或进口批号、境外出口商和购物者名称等内容。 有过“海淘”经验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运输成本高、货源地不详等因素,退换货几乎“零可能”。 |
相关阅读:
- [ 03-10]贴上“洋标签”就是进口的 网售“洋食品”真假难辨
- [ 08-05]不应过度迷信“洋食品”
- [ 03-06]洋酒"涉塑"事件持续发酵 市民购买洋食品将更谨慎
- [ 08-13]福建金洋食品以生产紫菜为主
- [ 07-24]福建金洋食品有限公司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