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投向创业创新还有哪些“栓塞”
2016-06-06 10:12:59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民企困惑多 折射民间投资三类“栓塞” 尽管各地支持力度不小,但从督查情况看,在投身“双创”过程中,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反映当前民间投资仍存诸多“栓塞”: ——“有钱不愿投”折射“政策性栓塞”。在辽宁沈阳,多家创投基金反映,沈阳要求有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创投基金,60%的资金必须投在本地,本意是引导资金投身当地发展,实际效果却是造成很多资金不愿投到沈阳。 ——“有钱投不出”折射“服务性栓塞”。在山西太原,创业板上市企业东杰智能董事长姚长杰反映,公司掌握数亿元资金,想投资城市智能停车设施却“投不出去”,原因是停车设施建设涉及选址、立项、规划、土地和消防等多部门,没有哪个部门愿意牵头协调推动。 ——“想投没有钱”折射“老旧观念性栓塞”。在一些地方,政府政策性扶持资金、金融部门贷款等习惯性倾向于国有企业,导致一些有好项目、好创意的民营企业难以拿到急需的资金。 督查还发现,一些投资基金或者民营企业习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两三年就见回报”“赚快钱”,缺乏长远投资意识,对创业创新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 “这些‘栓塞’,正是当前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创业创新,但实际效果却打折扣的根源所在。”东莞融易创投投资总监胡艳说。 提升双创软环境 “细节影响成效” 地方经济转型,“双创”能发挥多大作用,效果如何,政府服务意识、服务细致程度等软环境因素非常关键。 影响“双创”软环境的因素很多,也很细小,但这些细节却对政策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在一些地方,有投资人来考察,连喝杯咖啡的地方都没有,人家看完就再也没来过,事情很小,反映的是当地基本服务意识缺失。”山西红土创新基金总经理陈永伟说。 浙商创投合伙人杨志龙反映,在北京,投资人看项目“在家里就行”,第三方机构会将创业项目资料整理好送上门;在东北或西部地区,缺乏基本的第三方服务,投资人得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寻找走访,“效率低下,不利于形成创投氛围”。 成都玖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伟反映,创业办各种审批手续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对创业初期的公司来说,人本来就少,还要有专人负责盯着跑审批,耗时耗力,希望开设审批“一站式服务”。 一些地方对国家政策的宣介依然停留于“以文件落实文件”,还有一些文件是“锁在抽屉里的”。哈尔滨嘉天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洪建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改变观念,主动亮政策,服务民营企业”。 “要提升软环境,根源在于政府提升服务意识。”从海外回国的沈阳高新创业投资公司董经国反映,“国内很多省市对于特殊人才都有一次性补贴政策,在有些地方要跑上很多趟,跑到后来对这笔钱都没兴趣了。而在浙江,政府会帮你把手续办好,钱很快就能到位。” 太原皓德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滨建议,软环境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建立交流机制,通过人才互换,带来新思路、新观念和新做法,来一点一点改变,一点一点提升。 民营企业家普遍期待,专项督查能够改善民间资本投身“双创”软环境。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创投机构、创业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付出脚踏实地、长期不懈的努力,为“双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文/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
相关阅读:
- [ 06-06]国务院督查:民间资本投身"双创"还有三类"栓塞"
- [ 06-06]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家为何不敢出手?
- [ 06-05]国务院专项督查:民间投资的痛点和难点|两部委:扶贫保险产品费率可下调20%
- [ 06-05]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 [ 06-05]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