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新能源车政策红利将密集落地 或强制存量停车场改造

2016-06-17 07:08: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孙靖  
分享到:

新能源车政策红利正在迎来密集落地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拟编制《关于推进停车设施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意见》,主要针对停车设施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出相关的建设要求和鼓励政策,强制存量停车场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支持充电设施运营商开展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建设运营。

与此同时,骗补核查结果、第四批推荐车型目录及电池白名单、物流车目录及国家补贴等一系列政策靴子也有望近期落地。业内人士认为,经历了上半年的整顿后,下半年政策会明显铺开,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届时将重演抢装行情,整个产业链有望景气度回升迎爆发期。

每当进入双月的中下旬,小客车指标摇号就会准时成为北京汽车圈两月一度的热点话题。“电动车一摇就中,还有政府补贴,但就是怕充电不方便啊,要是哪天忘了充电却又找不到充电桩,那不就撂半路了。”久摇不中的刘东因此仍未下定决心转投新能源车的怀抱。

这并不是个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万辆,销量为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而同期充电站数量为 3500座,充电桩数量4.4万个,充电难问题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但与此同时,建好的充电桩却长期闲置没人来充电。

针对充电站闲置和充电难并存的怪圈,今年以来国家以及多地政府纷纷出招破解。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30项,其中充电设施政策4项,推广政策7项,行业规范政策8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5项,行业管理相关政策6项。同时,按照要求,各省(区、市)都要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上报有关部门备案,否则将享受不到中央财政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目前有8个省、16个市出台了未来四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和实施意见。

“在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五个领域中,充电设施是关注度最高的。现有的布局中,除了北京和上海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政策扶持和积极推广,其他地区的推广速度低于整个市场的预期。在接下来的产业链配套中,充电桩的铺开是大势所趋,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东方证券投资顾问左剑明称。

有知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条件下,停车设施与充电设施一体化成为发展路径之一。“存量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政策正酝酿升级到强制措施,充电设施运营商开展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建设运营,这样既可以解决用地问题,也能增加收入,盈利可期。”

与此同时,因骗补核查而暂时冻结的其他多项政策也将在下半年全面落地。自今年1月下旬开始,财政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在全国范围对获得中央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及其生产企业和用户展开核查。受此影响,新能源专用车推广目录停止公告,产品补贴也不能落地。

日前财政部发布声明称,第一部分工作现场核查已经完成,目前仍处于对核查结果的会审阶段,对于核查和处理情况将按有关规定及时公开。“随着骗补核查结果发布,预计6月底第四批推荐车型目录及电池白名单将公布,有望新增纯电动运输车车型,从而带动新能源物流车需求的快速释放。”华创证券分析人士指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3.2万辆,销售为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134.1%。中泰证券研究报告判断,上述一系列政策有望近期落地,处于观望的车企下半年将开足马力抢装,商用车与乘用车销量大概率超55万辆,加上今年物流车约10万辆的市场普遍预期,大概率超65万辆。这一爆发式增长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旺盛需求,5年10倍的增长空间可期。其中,电池产业链仍将维持高度景气,充电桩板块则在终端客观需求、利好政策驱动、新运营模式盈利可期下迎黄金爆发期。

按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要求,2020年规划建设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车桩比1:1左右。如果以充电桩均价2万元/个计算,充电站300万元/座计,充换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240亿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