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2016-06-22 19:34:34 来源:宣讲家网独家评论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坚持问题导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面向改革发展实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思想先导、学理支撑、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的现实要求。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突出特质 纵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历史及其理论品格,这一高度关切人类发展命运、社会历史进程的科学理论体系,始终是以人与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考察和研究对象的,体现出问题导向、实践指向的突出特质。 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解释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贫苦大众受到残酷压迫与剥削的现实、无产阶级革命亟需科学理论指导的迫切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身参与革命斗争的经验积累,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其根本目的与意义,不仅构建了一个科学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更在于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唤起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自觉,从而“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的历史表明,这种深耕现实、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既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也为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图:2016年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以问题为导向的批判性与革命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界定人的本质及其社会属性、把握人类社会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进程等基本问题出发,通过对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的全面考察,揭示了人类思维、自然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一般规律,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正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矛盾运动等系列复杂问题的科学分析,并将之应用于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自身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批判性与革命性,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自身担负的历史任务,进而能动地变革现实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时代发展,万物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必须依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方法论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高度关注实践、关切时代问题,更应当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有力的回应。无论是具体工作,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着眼现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到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遵循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价值实现等各方面,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着其研究理路和方法指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统一历史过程。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过程中,始终秉承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强烈问题意识,实事求是地依照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条件和历史任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概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深深植根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实践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而这一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武装与指引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逐步打破经院式、书斋式的樊篱,把目光转向生动的社会现实,自觉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面临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在全面认识和剖析中国问题的基础上,寻求科学解决中国问题的合适途径。这种坚持问题导向,面向社会现实生活的探索与研究,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从代表和实现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来构建理论并彰显其实践指导价值。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在根本上是沿着这一理路和价值取向而展开的,适应我国改革与建设进程,以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为主线,全面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视野和领域,充分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而贯穿于这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基本价值追求,就是要打牢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在当代推进中国特色进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实践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在富起来的同时进一步强起来。 |
相关阅读:
- [ 06-22]习近平出访中东欧:巩固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
- [ 06-22]习近平“五点建议”擘画中乌合作新蓝图
- [ 06-22]习近平访塞、波 90天内两赴中东欧 “一带一路”战略提速
- [ 06-22]习近平力倡丝路精神增进命运共同体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