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交流减少“信息逆差”
2016-08-03 17:01:5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诚如中央领导强调的,主动做工作,说错一两句话,是可以原谅的。如果遇到重大问题静默失语,不主动做工作,不敢担当,造成更严重的舆论误导,那才是不可原谅的。的确,要相信公众的理解力,也要相信社会的承受力,更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善意。如果政策出台确实是为了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公众的信任、支持甚至是奉献,也需要建立在合理补偿与耐心疏导的基础上。机动车限牌、房产限购,曾在多个城市以“民间传闻—官方辟谣—政策突袭”的套路上演,如果谣言总成“遥远的预言”,再怎么用尽心思,也难免弄巧成拙。 围绕出租车改革,从前年7月开始,交通运输部就着手调研,不仅分赴全国21个不同类型城市深入了解情况,而且研究了美、日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出租车法律法规和政策,召开了数十次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论证会和咨询会。去年10月,管理部门又就改革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搜集到了10个方面6000多条意见和建议,并吸纳进正式版本,为“有争议”变成“挺满意”奠定了扎实基础。摒弃“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注重“我说你评”“你问我答”的双向沟通,把公众视为平等的对话对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强公众安全感与获得感的最基本途径。 公开也好、交流也罢,说到底是对公众的“预期管理”。有研究者坦言,“真正意义上的稳定是一种心理期许,先决条件是透明、公正与公开”。转变思路,放下身段,以“政府不发言,舆论就发炎”的自警自省,做好政策发布前的说明、遭到质疑后的解释,才有可能在不断改善的政民互动中,找到获取公众信任的最佳“打开方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