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线同标同质如何“真” 靠谱的第三方认证是企业与客户的重要连接桥梁 同线同标同质,同线好理解,就食品领域而言,同一个种养殖基地或者同一条加工线即可。同标该如何理解呢? “企业的产品可能出口到好多国家,同标究竟同的是哪个标准呢?说是符合欧盟标准,但实际情况如何,消费者该如何得知?”媒体人余小姐在听闻“三同”工程后,立马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同标指的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组标准。同标包括体系标准和产品标准相同。”黄斌说,作为管理体系的标准,这个同标指的是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同,要符合出口和发达的进口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 产品标准则保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主要以发达进口国标准为主,当我国的标准高于或严于进口国标准时,则以国内标准为主。 同标解决了,那么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同质该如何保障呢? 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主任顾绍平介绍说,以目前已开展“三同”工程的食品领域为例,要进入认监委“三同”平台的企业需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企业获得出口备案资格并有实际的出口业绩;二是企业自我声明投放内销市场的产品符合“同线同标同质”相关要求;三是加工企业需获得HACCP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通过出口企业备案企业自我声明 第三方认证模式,以及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对接的溯源机制,将确保相关企业及产品真正达到‘同线同标同质’。” 其中,HACCP的第三方认证颇为关键,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姜南介绍:“在认证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企业承诺同线同标同质生产的真实性。尤其是企业的产品可能输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标准要求,企业内部是不是建立了有效的追溯体系?能否将同线同标同质的产品,通过追溯体系识别出来?” 另外,姜南介绍,认证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将通过初次的认证和持续的跟踪监督来保证获证企业持续满足标准、法规、认证认可的要求。认监委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认监委将按规定严格监督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让“三同”产品的第三方保障有公信力。 企业出口转内销顾虑如何解 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让供给端和需求端有效对接 能在国内便捷地买到“出口品质”商品,消费者打心眼里欢迎。意外的是,制造企业却对“出口转内销”多有顾虑。 “中国有两万多家食品出口企业,我们的产品在国外非常受欢迎,但就是不敢回来,为什么?因为感觉压力特别大。”湖南国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说。在许多制造商看来,出口产品转入内销市场实际上并不简单,并不是产品质量好就能自然而然地占领国内市场。 缺品牌。“我们的出口企业多为代工型企业,需要巨大的投入才能在国内树立自己的品牌。”黄斌说。阳国秀则表达了另一层担忧,“以食品为例,中国食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着口碑、信任危机,企业宣传‘出口品质’消费者未必相信。” 缺渠道。出口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及销售渠道。“在国内建立销售渠道成本非常高,以超市为代表的传统渠道入场费高昂,电商渠道也良莠不齐。”阳国秀说。 缺创新能力。黄斌介绍,出口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一般较弱,从头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不像接受国外客户连续定单那么简单。 看来,出口转内销,并不是企业掉转一下方向就能达到双赢状态。如何既帮助出口企业顺畅实现出口转内销、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又让消费者便利地买到需要的、放心的产品?“政府的职责就是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让供给端和需求端有效对接,让企业上台轻松唱戏。”顾绍平说。 目前,国家认监委有两个层面的公共服务平台。第一个是公共服务平台,即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权威监管信息的整合和编制。消费者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来识别哪些企业符合“三同”条件;企业则可以免费发布“三同”产品的信息、销售渠道等内容。截至7月底,该平台共有上线企业939家,已初步帮助登录平台企业新增国内定单近7亿元。 第二个是交易服务平台,包括供港生鲜“三同”商务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及出口日韩“三同”商务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指导和支持一批商务的交易服务平台帮助这些出口企业统一树立品牌、打开渠道、对接国内市场,让企业专心生产。”黄斌说。目前,供港生鲜“三同”商务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已有66家供港企业进驻,并与商超、电商等进行对接。 (李心萍 制图:张芳曼) |
相关阅读:
- [ 10-23]国内钢价继续上涨 铁矿石市场价格库存“双升”
- [ 10-19]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55元和340元
- [ 10-18]匹克体育揽括国内三大环赛,加速自行车产业布局
- [ 10-17]国内一周热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