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遍全世界”——对北京市民董丽采购口罩的购买力,这样的形容并不夸张。 从国产到日韩品牌,再到美国代购,董丽家里的口罩品牌不下十余种,都是幼儿防霾口罩。 “雾霾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和成长非常不利。市场上的儿童防霾口罩琳琅满目,但存在诸多缺陷。”两年的购买经历,让董丽几乎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她说,这些防霾口罩要么防霾效果差,要么佩戴不舒适,“甚至有‘挂羊头卖狗肉’的”。 儿童口罩多为噱头 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的专家向记者介绍说,防霾口罩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防尘口罩和医用口罩,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雾霾颗粒侵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因此,防尘的效率是其重要的设计指标,而要达到防尘效率,须着重考虑其密合程度,“密合性不强导致防雾霾效果大打折扣;密合太严实或材料选择不当,则可能给佩戴带来麻烦,尤其是儿童防霾口罩,这种矛盾更为严重”。 根据董丽的购买经验,目前,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口罩非常少。根据中国现有的产品标准,符合普遍用户的口罩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比如,市面上很多口罩对成人和儿童来说可以通用,可事实上,儿童与成人的口罩设计在尺寸还有材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儿童使用尺寸不合理的口罩,对抵御恶劣环境毫无作用”。 两年的时间,用董丽的话来说,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口罩“陷阱”。 在购买过程中,董丽首先剔除了那些一眼便可看穿的“普通口罩”,“这类产品只在商品名称或者介绍中明确写着PM2.5、防雾霾,但是整个商品详情介绍中对口罩本身的防霾能力只字未提”。 “还有的倒说是防霾口罩,但细看说明,里面讲的都是抗菌。”董丽说,这些都是消费者能辨别的,但是有的则“潜伏”得比较深。 通过董丽的介绍,记者联系上曾对儿童防护口罩进行筛选的自媒体人士吴峰。 “我曾经看过一款儿童防霾口罩,其产品名称表明‘防霾PM2.5’。商品详情也很正式地介绍其使用了N90过滤材料。末了,还附上了清晰的检测报告。看上去很真。”吴峰说,但是,如果看“检测依据”就会发现问题。我国KN90、KN95出自GB2626-2006,而该检测报告显然不是。 据吴峰介绍,口罩的工业标准有3个重要指标:过滤效率、泄漏率、呼吸阻力,这3个指标全部达标才算合格,“但很多口罩就在这一点上做文章,最常见的伎俩就是强调过滤效率,而对泄漏率只字不提”。 “我曾看到一款儿童防霾口罩,商品介绍通篇强调其过滤材料如何了得,还有检测报告佐证,但其被测物却是张冠李戴,只是用了一个跟品牌名称很像的名字。”吴峰说,购买后,他发现这款口罩和面部贴合处的结合不紧密,和鼻翼的贴合几乎没有,“购买平台上的上百个差评,可见一斑”。 “以我个人经验,只要看到商品详情中描述‘过滤材料’如何了得,单独提‘过滤材料’达到标准,就要小心了。因为真正能通过检测的口罩,其过滤材料自然是达标的。”吴峰说。 单独标准亟待出台 在走访中,很多口罩销售者向记者表示,目前儿童口罩与成人口罩的材质差不多,属于成人口罩的“缩小版”,“一般会根据孩子的脸型来设计大小”。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新国标的发布对规范行业秩序提高产品质量起到指导作用,但规范中明确表示“不适用于儿童用口罩”,原因在于儿童身体差异比较大,数据采集难。 那么,儿童使用的PM2.5防护口罩是否参照《PM2.5防护口罩》标准生产?上述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郑煜铭则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目前,该团体标准只适用于成人PM2.5防护口罩,并不能保证完全适用于儿童。”郑煜铭解释说,在PM2.5防护口罩检测过程中,需要真人测试,但儿童并不适合进行真人测试。“还有,目前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头模基础数据,所以为保障团体标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就没有列出儿童使用的PM2.5防护口罩的技术指标”。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儿童作为体质较弱的人群,由于免疫水平较低,更易被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侵害,而儿童用口罩标准的缺失,无疑是口罩新国标的最大缺陷。 对此,有专家建议,儿童使用成人口罩,会出现与脸部贴合不严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周边泄漏,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希望尽快出台儿童专用防护口罩的相关标准,让儿童不再使用“小号成人口罩”,避免类似“儿童药用刀切”的尴尬出现。(记者 赵丽) |
相关阅读:
- [ 11-05]防霾口罩新国标本月实施 福州市场仍难寻分级口罩
- [ 11-03]空气采样器戴口罩
- [ 11-01]防护口罩“国标”出台还仅是开始
- [ 10-31]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标下月实施 告诉你如何选口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