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坊间流传的一份央行《关于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引起热议,虽然这则文件尚未得到监管部门确认,但是今年以来,央行对于征信市场的整肃却是有目共睹。央行郑州中心在11月底又发布了个人与企业对于征信授权提出异议的处理流程,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央行对于保护征信信息安全的谨慎态度。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9月份开始,央行就已经在不断清查各家银行信用卡中心查阅个人征信记录的违规情况,已经有一些银行因为没有得到个人征信授权就查阅了征信报告而受到央行的处罚。 有机构“偷吃”征信蛋糕 这份坊间流传的《关于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通报了公安机关在破获的非法买卖个人征信信息案件中,发现个别商业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查询、下载和非法出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征信信息;并强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应全面开展征信合规自查自纠工作,自查自纠报告应于每年的12月28日前上报,征信自查自纠将成为常规性制度。 前海征信发布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9月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共有2927家接入机构,收录自然人数8.99亿人,其中4.12亿人有信贷业务记录,开通查询用户39.07万个,从2004年上线至今,信用报告累计查询33.78亿次。超过一半的自然人没有信贷业务记录。 在征信体系的建设中,银行仍是主体,以宁波市为例,央行宁波中心支行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5年,宁波金融机构累计查询个人征信系统2276万次。个人征信系统目前以银行信贷信息为主,主要收录被征信人在银行发生的贷款、信用卡、为他人担保信息。 目前,市场上与“征信服务”相关的公司有2000家左右,其中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约100家左右,获得央行批准筹建的个人征信机构为8家。 如此庞大的征信蛋糕,自然也少不了偷吃的人。赛门铁克2016《年度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显示,2015年其统计的个人信息记录失窃总量超过5亿条,互联网数据黑市中专职网络诈骗的黑色产业人数达160万人,在黑市流通的用户资料达6亿条。 查个人征信必须取得授权 在我国,市场征信模式基本上由互联网、电商平台和金融企业成立的征信机构构成。其中,金融企业背景的征信机构,大多数依靠其金融综合牌照。业务系统内全局风控优势,将交易信息与综合资产负债等数据集中,从而把握风控。 银行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个体,有着获取客户信息的先天条件,而银行客户申请办理银行业务,自然也少不了被银行查阅征信报告。《征信业管理条例》指出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是,法律规定可以不经同意查询的除外。 在没有得到他人授权的情况下,个人无权查询他人信用报告。但如果取得了他人的授权,应提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供查验,同时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并留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原件备查。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各家银行每年都会向央行申请查阅存量客户或者新申客户的征信报告,这之中调取征信报告必须要取得客户的签字授权,即便是网络申请信用卡,用户也需要线下签署一系列的授权文件,或者是电子签名。一般情况下,每一个客户无论是存量还是新申请,每年银行都要重新查阅一遍征信记录。 事实上,由于我国征信机制建立的较晚,早期金融机构查阅客户信息并无规范性文件,而从2013年开始,各家银行才开始陆续与客户签订个人征信报告查询授权书,这也使得部分银行的存量客户仍然存在没有授权的情况。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就对各家银行的征信报告查阅记录进行检查,严查了没有授权调取征信报告的违规情况,并以罚金形式处罚了一部分违规银行。 依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一条违规行为就是采集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或者未经同意采集个人信息。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下半年,央行整治征信市场动作频频。7月份,央行首次通报了望洲征信事件;8月份,央行要求核查已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同月,央行开出首张征信机构罚单;10月份,央行发布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并要求征信机构需要接受注册地央行分支行办理备案。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 但由于此前查阅征信报告并不便利,近两年个人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才多了起来。近日,央行郑州中心对于征信异议也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办法。 小额消费信贷或被记入征信 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支付工具进行支付,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然而,很多人却并不知晓,小额消费信贷也可能上传至个人征信记录并且影响日后的贷款等金融行为。 近日,北京的周女士就向《证券日报》》记者反映,其使用某小额消费信贷后,每一笔贷款均被征信报告所记录,许多消费都只有几十元,而长达几十条的征信记录也给自己的贷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贷款经理表示,很少见到如此多的小额消费信贷记录。 本报记者咨询相关金融机构客服得到回复是,“小额信贷产品依法如实上报信贷信息是政府监管部门在《征信业管理条例》等制度里的明确要求”。 对于影响其他贷款等问题,客服回复称,各家银行是否给客户发放贷款,是由各家银行的授信政策、审批流程、贷款品种、剩余额度、客户经理个人判断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该公司无法干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 然而,与上述产品类似的花呗、白条等,目前并不在征信报告中体现,而且如果要进行分期付款,上述两种支付渠道也对分期金额的门槛进行了一定的要求,几十元的购买并不能进行分期。 此外,查询个人征信记录次数过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贷款。工商银行个金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查询记录包括了查询原因、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等内容,这是银行重要参考项,若查询记录过多,确实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定及放贷。记者毛宇舟 |
相关阅读:
- [ 12-06]邵武市安监局全面落实于省长指示精神,分三条线加大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 [ 12-06]媒体称四板市场监管规则预计12月发布
- [ 12-06]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 坚决遏制违规行为
- [ 12-06]中国保监会加强万能险监管 责令“宝能系”旗下险企整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