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12月20日讯(记者 孔祥申)连日来,菏泽遭遇“十面霾伏”,19日AQI(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严重污染。雾霾笼罩之下,一则“雾霾产生的病毒侵害儿童”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传开。很多家长为此担忧不已。大众网记者今日从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网上流传雾霾含有病毒能引起传染病流行等均为谣言。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雾霾自己能产生病毒。 雾霾产生病菌在朋友圈传开 家长担心孩子受伤害 大众网记者从网友发来的朋友圈截图看到,这则雾霾产生的病菌侵害儿童的消息大致内容是:此次雾霾产生的病菌侵害主体为12岁以下儿童,具有传染性。病体特征:咳嗽、扁桃体肿大、上午偶有发烧、下午或晚间发烧特征明显,最低温度在38 .3℃,最高温度在39.4℃。治疗方法:住院。打针吃药能暂时维持却不治本。入院前五天下午和晚间还会维持38.3℃以上高烧。经多次雾霾实践检验,中国雾霾已携带各种传染病菌,尽量减少孩子户外活动。家长们千万不要不当回事!转发! “这两天朋友圈好多妈妈都在转发这条微信,如果是真的就太可怕了。”家住菏泽市西城的刘女士告诉大众网记者,自己的宝宝刚刚半岁,看到这则消息后十分担心,但又不知道去哪里求证。像刘女士这样担心的不在少数,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很多年轻母亲都在转发这条朋友圈,有一位母亲说自己孩子这几天生病了,症状和朋友圈所传一样。 菏泽市疾控中心辟谣 雾霾不会产生病菌 针对此事,大众网记者采访了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孙秀华。孙秀华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雾霾能自己产生病菌,朋友圈所传为谣言。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传染病的流行发生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们只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戴口罩等)就能阻断传播的途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具体表现为易犯哮喘、支气管炎等。特别是孩子容易犯季节性扁桃体炎。”孙秀华告诉大众网记者,朋友圈所传的症状类似于呼吸道疾病症状,冬季本属于高发期,雾霾只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能称之为传染源,市疾控中心也一直严密监测,没有发现传染性疾病异常增高趋势。 雾霾可对人体造成血液中毒、肺水肿等多种危害 那么雾霾的危害到底在哪?孙秀华表示,雾霾的危害主要在于一旦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细胞吸收容易破坏细胞造成尘肺。霾中所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对人的危害更大。 雾霾严重时,其中的污染物杂质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特别是当人们吸入肺部,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霾中的化学烟雾,当浓度达到某一界限后,就会对人的眼睛、呼吸道产生危害。霾中的一氧化碳,当其浓度为9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感到头痛、眼睛呆滞;当浓度达到12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神经麻痹,有生命危险。霾中的碳氧化物,对人的眼、鼻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将对肝、胃和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 雾霾天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因为整天天气都处于阴霾沉沉,太阳昏黄阴暗,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也就会显得无精打采。 针对雾霾产生的危害,孙秀华也给出了几点防护措施。 附有效防护措施: (1)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要尽量少出门。必须外出时记着戴口罩,不要开启车窗,减少对呼吸道的污染。 (2)可以暂时减少晨练,尽量选择在10—14时外出。同时,要多喝水,少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减轻肺、肝等器官的负担。 (3)雾霾天必须外出,回到室内后要做到:洗脸最好用温水,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漱口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 (4)在大雾天气升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开窗时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不让风直接吹进来,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
相关阅读:
- [ 12-20]治理雾霾 国外都拿谁“开刀”
- [ 12-20]长三角五省市签署协议 有望联手实现雾霾对健康影响等监测
- [ 12-20]北京雾霾笼罩 首都机场181架次航班取消六环路封闭
- [ 12-20]北京周四能见蓝天 12月底不会再现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
- [ 12-19]全国多地现重污染天气 北京持续雾霾故宫隐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