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营改增”多重发力 新一轮补丁政策再发布

2016-12-23 23:08:24 陈蕾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陈勍   我来说两句

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记者陈蕾)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这几天,关于企业成本的话题一直是关注焦点,如何降低企业成本?优化税制结构,减税减负,对企业来说是最直接的利好。就在昨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领域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可以说,营改增政策进一步细化,继续发力以降低企业成本。

营改增补丁政策进一步明确,金融、房地产领域再次迎来减负利好

金融业最新的补充政策明确: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其他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批准成立且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内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经济之声评论员代鹏说:“金融机构,市场当中面对的客户数量不一样,税率不一样。实行有差别性的政策后,金融机构将主动调整、主动考虑,它们的政策调整后,对企业来说,融资成本也会有变化。”

营改增推出后,业内普遍认为,金融业问题不大,实际上,从税务部门公布的数据看,金融业减负走了一条“由增到减”的路径。5月份金融业增税3.04亿元,6月份减税才逐步扩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税部门出台政策“补丁”。

房地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最难减的行业,因此,每次的补充政策都受到关注。财政部昨天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计算销售额时可扣除此前支付的拆迁款;另外,满足一定条件,房地产项目公司还可以扣除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代鹏说:“如果这个部分能够抵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可以说,营改增的优惠政策不断“量化宽松”,为金融和房地产企业减轻了负担。

说到税负的问题,连续几天,所谓“死亡税率”的说法成为热点,引发多方讨论。这一观点认为,如果企业老老实实交税,基本上就会处于死亡边缘。昨天,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刊发文章,指出“死亡税率”的说法太片面,严重误导公众,应该正确看待宏观税负的水平;同时也表示:要推进清费立税的进程,加大减税降负的力度。

国家税务总局回应:“死亡税率”之说太片面

国家税务总局的文章明确指出:“死亡税率”的说法,足够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引发社会公众对税负问题的误解,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另外,“死亡税率”是“我国当前经济持续低迷真实原因”的结论,严重曲解和低估了导致经济下行压力的深层次原因。经济之声评论员代鹏认为,“死亡税率”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他说:“死亡税率更多地是情绪表达,如果发明一个概念如果只是为了博取眼球关注,未必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我们全世界来看,我们的名义数据处在中游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算不上高。是不是死亡,要看企业本身经营的情况。我们过去几年,很多企业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假如是死亡税率,怎么来说企业的成绩。”

央广点评:正视企业承受的负担,才能达成减轻企业税费的共识

实际上,形成经济增速下滑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代鹏认为:“企业经营出现困境,有多方面的因素,社会融资困难,存在经济周期因素,以往有些领域没有很好消化,劳动力价格上涨,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多管齐下。”

当然,也有不少观点认为,虽然“死亡税率”的说法过于夸张,但是也反映出企业税费负担的“痛感”强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说:“我认为这个讨论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总体上是与目前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契合的,降企业成本,包括了经营成本和制度性成本,而税和费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或是制度性成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给企业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个讨论是有助于澄清问题的,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往下走。”

各方对“死亡税率”热烈讨论背后,反映了一直以来存在的老问题:只有正视企业承受的负担,才能达成减轻企业税费的共识。这也提醒我们:有必要加快落实相关措施,形成改革共识,为企业减负,这不仅是“放水养鱼”,也是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增长动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