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为建设美丽乡村铺就阳光坦途

2017-02-10 19:55:57 李国祥 来源:法制网  责任编辑:陈勍   我来说两句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李国祥

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且重点突出地部署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工作,其中建设美丽乡村是重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十分明显,人们花费越来越多的钱在健康养生和休闲旅游上,不仅国内游火爆,国外境外游也很热。农村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农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极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潜力。农业农村发展能否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扭转国内农业农村发展空间收缩和城乡差距扩大态势,这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升级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方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农产品、农业观光休闲性服务以及良好生态的需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予以了考虑,不仅着力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还提出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美丽乡村。

农业是农村的最重要产业。长期以来,受农民过分追求农产品生产数量而滥用化肥农药,忽视农作物秆秸和养殖业粪便合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这不仅造成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品质总体不高,还直接影响到农民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对乡村旅游业发展造成极其不利影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等多方面的工作,这标志着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烈信号已经发出。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优化农村环境。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并不具备吸引游客的客观条件。农村环境差,除农业生产方式过于粗放外,农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农村卫生等设施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为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从垃圾治理到污水处理,再到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以及文化建设,都有相关工作将开展。

建设美丽乡村,除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选择适宜的盈利模式,让投资者在市场经济中能得到回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结合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实践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并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提出了“旅游 ”、“生态 ”等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作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参考,以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观光,未来农业将与体验、休闲等结合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对于具有乡愁情怀的游客和追求健康养生的老人等群体更具有吸引力,发展潜力更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支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一设想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崭新的产业业态,不仅将农业文化旅游统一起来发展,而且兼顾了生产生活生态,是多重的“三位一体”,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这种农村新型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与特色村镇建设统筹起来推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进行了专门的部署。

与乡村旅游高度融合的农村产业发展,除通过财政支持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外,还会面临其他一些难题,如土地瓶颈制约。如何解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农民空闲房和宅基地上做文章。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和进城者越来越多,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工盖起了新房或者在城镇购买了新房,但按照我国多地的传统祖传老宅子不能动用,否则就是“败家子”,空心村和空闲房在农村越来越普遍。想要解决这个难题,除了通过宣传扭转农民观念外,还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允许农民入股等方式鼓励农民使用空闲房和宅基地,另一方面加大试点力度允许通过有偿退出方式让农民将空闲房和宅基地置换出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