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著名学者王立群。大象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上官云) 不久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古诗词与传统文化之美令观众们称赞不已。近日,该档节目嘉宾、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邮件专访,谈及相关的传统文化、“国学热”等话题。他强调,推广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同时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从孩子开始、从年轻人开始做起,让他们领悟国学,让优秀传统文化生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他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推出了“读《史记》”“读《宋史》”系列讲座,并先后参加《中华百家姓》《我有传家宝》《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综艺节目。王立群说,这是希望能够为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做点事情。 “《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了古典诗词,《中华百家姓》传达的是姓氏文化、寻根文化,《我有传家宝》体现了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王立群觉得,如果要将上述每一个方面都展现给观众,那么利用电视栏目普及传统文化的路径就会更宽一些。 王立群作品《千古一帝:秦始皇》书封。大象出版社供图 2016年,王立群出版历史文集《历史从未走远——王立群读史札记》,剖析了自己十年讲史的历程。他在后记中写道:“十年的人生,见识、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有些感受任凭随风而去,有些感受当时就觉得要记下来。于是,将随手记下的感受加以整理,就形成了这本书。”的确,参加节目、出书……十年时间过去,除了大学教授的称呼,王立群又多了一个头衔——文化学者。在他眼中,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 “教授的身份主要是做研究,培养、指导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已经做了几十年;文化学者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没有普及,研究可能会变成一个小众范围内的东西。”王立群解释道。 王立群认为,上述二者相辅相成,没有研究,没有积累沉淀的知识、阅历,也就没有能力去普及文化;而普及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应该去研究什么,脱离了大众的研究是空中楼阁,也是固步自封。 资料图:王立群应邀参加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 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其实,差不多在登上《百家讲坛》的同时,王立群就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普及与国学推广,并选择“成语”作为第一站,相继完成《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丛书的前六本。在他看来,成语简洁明了,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态,趣味性更强,“我把成语和相关历史、文学结合起来讲解,尽量以通俗幽默的方式表达,也能帮助大众尤其是学生较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近年来,穿汉服、手捧竹简诵读《三字经》、行拜师礼……这样的事情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看起来似乎很多地方都掀起了“国学热”。王立群觉得,“国学热”其实并没有普遍化,“这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生根,就要从孩子开始,让他们领悟国学,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推广传统文化,第一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如果老百姓都不愿意听,那所有的工作都白做了。第二要注意去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只有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推广起来才有价值。”王立群说。 |
相关阅读:
- [ 02-13]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
- [ 02-13]创新表达方式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 [ 02-13]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人心
- [ 02-11]【网络中国节】传统文化让元宵节“年味儿十足”
- [ 02-10]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注入民族复兴精神动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