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高级技工去哪了?“填补千万高级技工缺口不能再等10年”

2017-03-13 11:15:06 杜鑫 陈晓燕 卢越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赵舒文  
分享到:

10年前“千金难聘”,10年后仍“一匠难求”,一线职工代表说——

【深度聚焦】“填补千万高级技工缺口不能再等10年”

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急需一批懂技术会创新的生力军

10年前,“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10年后,“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10年前,“年薪10万元难寻数控高级技工”;10年后,“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

当前,正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已吹响号角,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有赖于技能人才群体的崛起。如何补齐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短板、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助推产业升级,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10年过去了,高级技工去哪了?

“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

高级技工缺口并不是新话题。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就指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而10多年前,有关部门针对60家企业所作的调查显示,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各占1.1%和6.1%。

10年前,高级技工“千金难聘”,“年薪10万元难寻数控高级技工”的新闻常见诸报端。10年后,高级技工“一匠难求”,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编了一个顺口溜:“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

“焊接工序、钣金加工工序、钳工工序、计算机维修工序……”在跟《工人日报》记者谈到高级技工缺口时,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富代表打开了话匣子,细数缺工的岗位,无奈发问:高技能人才去哪了?

“填补千万高级技工缺口不能再等10年。”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技术总监徐小平代表说,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急需一批懂技术会创新的生力军。

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瓶颈

针对高级技工缺口,代表委员们纷纷把脉问诊。

“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工人都没人愿意当,哪来的高级技工?”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说。

徐小平代表则表示:“社会浮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工太少了,没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磨炼,怎么能练出高技能?”

“现在企业都不敢让职校学生来实习,怕什么都不会,帮不上忙,反而把器械弄坏了。”王金富代表直言,我国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对接不起来。

原因似曾相识,形势却刻不容缓。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中国实行严格限制出口,“如果我们不做,何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山西高科华烨集团董事长李建明委员表示,高级技工缺口已成制约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瓶颈。

培养出人才还得留得住

“国家要制定政策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加强互动,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作为必修课,鼓励职校老师到企业兼职、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李建明委员建议,让产学研真正互动起来。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代表委员们的共识。他们呼吁,改变对职校的偏见,职校一样能出巨匠。

“技能提升需要时间积淀,企业应该注重职工技能培训。”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代表说,该集团与常熟理工学院合作,专为员工开设成教大专学历班,让更多员工有机会进入高校深造,培养人才团队。她同时呼吁,政府也要在政策扶持方面,帮扶企业培训职工。

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周云杰代表则表示,在全球化时代,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更好的员工,用他们带动一批人成长。

代表委员们呼吁,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才能把培养出来的高级技工留住。

在呼吁提高技工收入的同时,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代表建议,改“技工”为“技师”,实行高、中、初级技师职称制度。“技工地位不高,即使拿很高的薪水,也没有人愿意去做。”

“生产工艺不断升级,技工应该自我钻研、提升技能,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代表提醒说。

记者注意到,前不久,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明确要围绕“四基”建设、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等领域,重点培养先进设计、关键制造工艺、材料、数字化建模与仿真、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运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记者杜鑫 陈晓燕 卢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