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相关内容。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3月29日到4月27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对公众公示并征集意见。 明确发展框架 记者一进展厅,首先看到草案的“说明”。“说明”回答了“为什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管什么用”“怎么编”“怎么管”“规划范围和年限”等5个问题。 “说明”指出,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总体规划,是下一步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此次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规划年限为2016年至2030年,明确到2030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说明”之后,是草案的6个章节,涉及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资源配置、文化保护、城市治理、保障落实等内容。具体说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大城市病”;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定位4个中心 草案显示,北京的战略定位是4个“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从发展目标看,到2020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阶段性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而到2030年,北京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治理“大城市病”取得显著成效,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2050年,北京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区域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设立了“小目标” 进入展厅前,观众领到的折页(署有“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中,用了“小目标”这个网络新词。折页其中一节为,“新‘ 总规’中,北京给自己设立了这些小目标”。 如“留白增绿”方面,按照规划草案,2030年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出行”方面,2030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80%,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不低于12.6%。当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42%。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1000公里左右。 “民生保障”领域,北京2030年养老床位不低于18万张;当年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床位数提高到7张左右;当年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5平方米;并将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空气治理”方面,PM2.5年均浓度,2020年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达到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左右。 此外,2020年基本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市区全覆盖。15分钟内,可以到达公交站点、公共绿地、存自行车库、配电室、公共厕所、室内体育设施、托老所等任何一种服务设施。 |
相关阅读:
- [ 04-02]莆田出台巡察工作五年规划 全面推进市县巡察工作
- [ 03-30]莆田学院商学院开展第四届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 [ 03-30]济南“齐鲁之门”高238米是谣传!实为180米左右
- [ 03-29]中国21省份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 [ 03-29]2050年老年抚养比有望达1.3∶1
- [ 03-29]人社部:实现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 严控提前退休
- [ 03-27]莆田学院临床医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我为我人生做完美规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