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元首时隔22年再访芬兰 习近平刊文“穿越历史的友谊”
2017-04-04 08:3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4月3日电 题:中国国家元首时隔22年再访芬兰习近平刊文“穿越历史的友谊”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在对风光旖旎的“千湖之国”芬兰进行国事访问前夕,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芬兰《赫尔辛基时报》发表署名文章。 此次出访将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22年对芬兰的再次国事访问,也是习近平今年第一次访问欧盟国家。 在这篇题为《穿越历史的友谊》的文章中,习近平用了近1500字的篇幅,回顾了中芬关系60多年来走过的友情岁月,对当下两国关系面临的发展机遇给予的期待,亦对中欧关系未来走向描绘出新的图景。 回顾中芬关系历史渊源 回顾两国关系,习近平用了两个“第一”描述了中芬友好感情的支撑。如,芬兰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是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1952年,芬兰作为东道国,邀请中国参加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林匹克运动赛场上升起。 习近平还指出,上世纪70年代,芬兰是少数积极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西方国家;中国连续14年成为芬兰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双向投资增长强劲…… 在中国前驻丹麦大使甄建国看来,中国国家元首列举出多个历史“镜头”,表明中芬友好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向前的健康发展势头。 “人们一定要问为何中芬关系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其中重要一点:双方虽然国家大小、人口多少、地理位置、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存在不同,但两国在相当长的历史岁月中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数百年来,芬兰人民所坚持的永不认输的‘西苏’精神,让两国之间存在强烈共鸣。” 甄建国说,“穿越历史的友谊”,“丈量的是两国友谊能够穿越时空界限,从过去走向未来,双方‘情感’始终如一”。 破题“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三亚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举行会谈时,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把中芬关系提升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四年来,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将投资、环保、创新、城镇化作为合作重点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特别是2013年6月正式启动的中芬“美丽北京”合作项目,被外界视为双方合作的典范。 回归当下,中芬两国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关键期,习近平指出,中国推进“十三五”规划同芬兰实施“2025发展愿景”多有契合,双方在创新创业、清洁能源、生物经济、北极科研等领域务实合作将呈现更多新亮点。中方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欢迎芬方积极参与。 中国驻芬兰大使陈立受访时称,芬兰地处“一带一路”西北部延长线,在环波罗的海地区具有突出的区位、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一直积极响应中方“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4月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 他说,双方正探讨在此框架下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携手促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 访芬背后释放的积极信号 “这次访问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北欧地区。”习近平在文中指出,北欧经济发达、创新活跃,中国和北欧国家有着良好双边关系和真诚合作意愿,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扩大。 陈立认为,当前北欧国家对华合作的态度更加开放积极,开展次区域合作的条件日益成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双方都有意愿推动中国—北欧次区域合作向前迈出更大步伐,成为中欧合作的有益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仍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和欧盟贸易总额为3.61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0%。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2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自欧盟进口1.3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9%。 甄建国说,此次习近平访芬,将为中欧合作前景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中国是欧洲值得信赖的伙伴。“中国一如既往加强同欧盟的合作,支持欧洲一体化,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欧盟的发展。中欧共享发展成果的背后,将传导出更为积极的一面——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
相关阅读:
- [ 04-03]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习近平这样缅怀英烈
- [ 04-03]习近平在芬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本网专题
- [ 04-03]习近平就哥伦比亚泥石流灾害向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致慰问电
- [ 04-03]习近平推进中欧关系走进新时代
- [ 04-02]白宫说特朗普期待与习近平会晤以规划中美关系前进路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