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玩吹球进门游戏。 韩冰 摄 如果有人问,这个世界上谁是最忙碌的人?千百个人可能会有千百种答案。如果有人问,谁是最不该忙碌而忙碌的人?不少人的回答可能是一样的:孩子。 大大的书包,匆忙的脚步,仿佛是当下孩子的标配。我总在路上看到,家长拉着孩子步履匆匆,奔赴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转场的路上。我常在快餐店中看到,或小学生、或中学生,把书本摊开在桌面上,奋笔疾书,旁边放着还未吃完的餐点。我曾在电梯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因连续赶场,哭着说“好累呀”…… 在“70后”“80后”的记忆中,不少人童年时光是多姿多彩、快乐悠长的。蓝天、白云、桑葚、沙包、皮筋、知了、蛐蛐……是童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不可磨灭又回味无穷的记忆。而“00后”尤其是“10后”,当他们长大,童年的符号会不会只剩下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辅导班?回味童年的感觉,会不会充满疲惫,充满无奈? 跟许多家长聊天,他们表示,从小学开始,孩子在学校课程和家庭作业之外,至少报有语、数、外三个辅导班,加上画画、舞蹈、钢琴等兴趣班,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周末更像打仗一样。整个家庭围着孩子转,而孩子成了高速旋转的陀螺。这样的节奏,家长尚感疲累,何况孩子。 更让人担心的是,过度压制、提前透支会不会让孩子丧失感受世界、从容生活的能力?会不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的兴趣、前进的动力?我们相信,一个人的成长自有其规律,童年应该有童年的样子,孩子应该是天真的、活泼的、快乐的,他们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充满好奇和善意的,而不应该是焦虑的、竞争的、患得患失的。我们并不是反对课外班,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更全面地成长。 显然,脚步匆匆的童年,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为他们构筑童年的成年人和社会文化环境。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激起家长无尽的担心和焦虑。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渗透到孩子的世界,推动他们不断疾行,辛苦奔波。而所谓的“起跑线”也在不断提前。“早一步”“快一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是许多家长的心态。学龄前儿童就要承受一些与其身心条件极不相称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是成年人在不断给孩子们的负担“做加法”,给孩子们的快乐“做减法”。 有家长说,即使自己想给孩子减负,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时下整个教育文化浮躁之风日盛,功利之举蔓延。我们常常听到的是重点校、尖子班的骄傲;学校与老师之间拼的是升学率,打的是生源战。在这种风气下,一人之力,一家之力,根本无法与之对抗。鲜有家长敢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唯有督促孩子“快马加鞭”,不要掉队。 确实,现实很残酷,“10后”的竞争已经开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缓解家长“落后”焦虑的重要前提。今年初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水平。重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让老百姓享受更加均衡和优质的义务教育。我们期待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同样重要的是,家长心态、教育方式、社会风气也要改变。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是慢的艺术。创造一样艺术品尚且需要耐心和时间,而对待孩子的成长,许多人却是急迫的,毫无耐心等着他们自然长成。催促着、推动着,不惜揠苗助长,甚至为此沾沾自喜,觉得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这是孩子的悲哀,何尝不是成年人的悲哀!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人生遗憾的弥补器。人生有多种可能,人的成功也多种多样,不要用各种“模式”去套路式规划孩子的人生。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削减“技”的灌输,多一些“灵魂”的交流与塑造,更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一些他们喜欢的、爱好的技能和知识,培育一些他们真正感兴趣的特长,这样他们才能学得更好、学得更深,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 我们应该耐心等待孩子在逐渐自然成熟中进入成人社会,发现并保护他们的纯真和自然,应该把成长的自主权更多地交还给孩子,放慢节奏,等待他们在思考与辨析中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相信,这样做对孩子是更好的爱。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呼吁,给成长一点时间,给童年一些留白,把快乐还给孩子!半月谈评论员 姜辰蓉 |
相关阅读:
- [ 06-01]在儿童节里反思成年人的责任,比送孩子礼物更重要
- [ 06-01]13岁孩子读了8年私塾 父亲被指涉嫌滥用监护权
- [ 06-01]64.0%受访者认为家长需要在儿童节给孩子准备礼物
- [ 06-01]如何守住孩子的童心?
- [ 06-01]“奇葩校规”频现,最终还是害了孩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