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凤翥”,很智能 乘坐高铁,人们最关心的是够不够安全。 “复兴号”上,技术人员设置了智能化感知系统,全方位建立强大的安全监测系统。全车有2500余个传感器,比以前动车组多出500余个。这些传感器就像眼睛一样,时时刻刻对列车的运行状态、轴承温度、冷却系统温度、制动系统状态、客室环境进行监测。 铁科院首席研究员陆阳说,列车出现异常时,系统可自动报警或预警,并能根据安全策略自动采取限速或停车措施。此外,列车采用了以太网技术,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可在地面实时获取车辆状态信息,提升同步监测、远程维护能力。 主动安全之外,还有被动防护。在流线型车头的整流罩里,有一个7米多宽、2米多厚的“方盒子”。铁科院机辆所研究员张波介绍,这是防爬吸能装置。如果列车“不幸”撞上落到铁轨上的岩石,为了防止头车在碰撞下“爬升”,甚至反而倒向后车的情况,这个装置能吸收相当于将210吨物体提升一米所需的能量。 不仅如此,为了加强防护,“复兴号”的头车采用了车钩缓冲装置、防爬吸能装置和车体结构三级吸能设计,为的就是防止司机室和乘客车厢出现大变形,保护人员安全。 “我们设计了三种碰撞场景,比如相同列车以36公里相对时速相撞,列车以36公里时速与80吨货车相撞,列车以110公里时速与15吨可变形障碍物相撞,并对每种场景下乘客区生存空间变形量等参数进行了规定。”张波说。 说完大安全,再来看小特色。移动互联网时代,“复兴号”也紧追潮流:车厢内设置不间断的旅客用220V电源插座,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张波表示,这一功能目前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因为涉及到与地面基站的通讯问题,有时可能会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复兴号”上实现移动上网是没有问题的。 “乘龙配凤”,很般配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别看这两列标准动车组外型略有差异,但它俩“内心”却高度一致。用行话讲,就是实现了高速动车组的标准化。 10多年前,中国高铁踏上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初期,中国曾引入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四种型号列车,吸收各国技术之长,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新型动车组,其中就有在京沪线上创下过486.1公里世界运营第一速的CRH380A。 然而,平台、型号不同也带来了麻烦。标准系统不统一,每种车都要有备用车停在车站,车上的零部件也不能互换。司机的操作也不同,有的车一个手柄,有的两个,甚至三个。一换车型,司机就得重新学习。 “标准动车组要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的车互为备用,备品备件统一型号。在既有动车组上曾发生的不适应中国运营的源头质量、设计本身上的问题,要予以消除。”铁科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说。 以动车组的动力分配为例。以前有6动2拖,也有4动4拖,“复兴号”统一为4动4拖,不管是4节、8节还是12、16节编组,都可以自由组合。以前的动车组头车通常是动车。运营中发现,列车最前面的车轮最易打滑。“复兴号”将头车改为拖车,减少了空转,也更有利于保护轮轨。 动车组的互联互通是个大考验。2015年7月,两列标准动车组开始互联互通试验。在现场参与试验的赵红卫回忆说,大部分信号指令都对,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就是开门指令发出后,这列车的左门开了,那列车的右门开了。大家连夜检查,第二天解决了问题。半个月时间,按互联互通的大纲来做试验共发现了83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龙跃凤鸣”,很穿越 “‘复兴号’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力车型。”何华武说,经过多年成网运行,中国高速动车组早已“久经沙场”,既无惧大漠风沙,也适应高寒高热。“复兴号”可以经受零下40℃到40℃的环境考验,也能根据各地自然、经济特征做适应性调整。 “像印尼雅万高铁,全是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何华武说,“复兴号”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铁总企业标准,同时采用了一批国际先进标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在250多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 回忆起当年,这位经历了中国高铁发展全过程的总工程师说,10年前,中国主要是引进,向阿尔斯通、西门子、庞巴迪、川崎、日立等取经,现在,人家来取我们的经也不少。 变化的背后,是中国高铁多年发展的支撑。 中国先后建成的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上海至昆明、哈尔滨至大连、郑州至西安、兰州至乌鲁木齐、海南环岛等高铁,堪称世界铁路的经典工程。截至2016年底,高速铁路突破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中国铁路“走出去”项目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展望未来,何华武说,中国高铁还需要加大创新,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比如,动车组无人驾驶有人监控,在京张高铁上就会率先试行。还有轮轨和航空飞行之间的速度差距,有没有什么方式来弥补?日本未来从东京到大阪的磁浮线时速将达到500多公里,中国用什么技术来应对?我们正在做低真空管道磁浮试验。这些都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记者樊曦、齐中熙、丁静、贾远锟) |
相关阅读:
- [ 06-27]“复兴号”,以“中国标准”展示“中国速度”
- [ 06-27]“复兴号”动车组优势在哪? 高铁专家这样说
- [ 06-27]“复兴号”树立中国标准新典范
- [ 06-27]“复兴号”动车组优势在哪? 高铁专家这样说
- [ 06-26]“复兴号”高铁“爆红” 京沪线正式首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