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让戒毒工作走出大墙进入社会

2017-06-28 07:45:1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分享到: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记者从司法部了解到:自2008年6月1日禁毒法实施以来,已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13万余人,目前在所24万余人。共有戒毒康复场所(区域)73个,累计收治戒毒康复人员9.6万余人,目前住所6300余人。

当前,我国戒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如何?还有哪些问题和挑战?日前,记者采访了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曹学军。

记者:近几年,我国戒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如何,在强制戒毒人群构成方面有什么变化?

曹学军:一直以来,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戒毒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坚持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康复训练并举,建立科学、统一、规范的司法行政戒毒流程和标准体系,着力提高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对戒毒人员分别分期分级管理,基本实现了按戒毒人员性别、患病情况,采取分所、分队的分别管理;按照生理脱毒、康复巩固、回归适应对戒毒人员进行分期管理,并根据戒毒人员各阶段行为表现和戒毒效果评定管理等级,实行动态分级管理,在管理强度、生活处遇方面实行区别对待。

各地还根据戒毒期段不同和戒毒人员身心特点,大胆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戒毒模式,为推动形成相对统一、普遍适用、内容科学、流转有序的戒毒基本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戒毒医疗水平、教育矫治针对性和实效性与康复训练工作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

不过,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依然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形势。从毒品形势看,我国仍处于毒品问题持续蔓延期、毒品犯罪多发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戒毒场所收治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构成日益复杂,吸毒成瘾严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增多、精神异常的多、具有自杀自残和暴力倾向的多、患有各种疾病尤其传染性疾病的多,教育戒治难度明显加大。从收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情况来看,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人数增长很快,占到了70%左右。

记者:您提到戒毒工作形势严峻,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曹学军:当前收治人员数量迅速增加、收治人员当中滥用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人员明显增多,这给戒毒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和挑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戒毒医疗资源短缺。戒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要科学戒毒,这就必须依赖于医学手段和方法,需要大批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的医疗设施。现在这个方面还是比较短缺的。专业的医务人员数量少,尤其是全科医生、精神科医师比较缺乏。医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二是干警队伍还不完全适应,对戒毒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理念需要进一步创新。

三是社会支持系统尚不健全。戒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现有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社会团体、组织或个人参与戒毒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社会后续照管工作体系还不健全完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会积极采取措施,强化戒毒工作的保障能力,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戒毒基本模式。

记者:如今,戒毒工作不断科学化、规范化,那么对于回归社会的人员,还会继续开展工作吗?

曹学军:戒毒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齐抓共管。在场所强制戒毒隔离期满以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很多省份做了大量工作,主动将工作领域向社会延伸。

在乡、镇、街道建立了戒毒指导站(工作站),对戒断人员进行帮扶。利用戒毒所的专业优势,对社会戒毒管理人员、戒毒志愿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履行司法行政机关 “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的职能。

社区指导站(工作站)对社区内的社会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建立个人档案,组织戒毒人员进行思想汇报并接受尿检,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咨询、健康摸排和个体心理辅导等,保证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受到监督和管控。

针对戒毒人员生活、就业存在的困难,社区指导站(工作站)定期组织开展困难帮扶和救助,协调有关部门办理低保和医保、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等。让戒毒工作走出大墙进入社会,很有意义的,对提高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的管控率、降低复吸率有很好的效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