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观察:全运厉兵奥运 天津望向东京
2017-09-08 10:31: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发掘新秀 查找差距 锻炼队伍 全运厉兵奥运 天津望向东京(全运观察) 第十三届全运会是中国体育通向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重要一站。老将在这里捍卫荣誉,新人从这里崭露头角。本届全运会推出了联合组队等改革举措,力图创造出更高竞技水准。东京奥运会新增和变化的项目,全运赛场也囊括其中,为运动员提供大赛实战的机会。从天津望向东京,挑战始终相伴,磨练从眼下开始。 老将新人,同场竞争完成交替 里约奥运会后,吴敏霞、陈若琳、秦凯、何姿等跳水老将退役,通过全运会发掘人才、锻炼人才的渴盼就更为强烈。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认为,从本届全运会看,女子项目的后备力量好于男子。独得女子十米台单人、双人两金的13岁小将张家齐成为最大“黑马”,掌敏洁、昌雅妮等小将也具备向世界冠军发起冲击的实力。 射击赛场,第七次参加全运会的“老枪”谭宗亮时隔12年再夺金牌,而“95后”的年轻选手已经成为决赛场上的主力军,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的8名选手中,1996年出生的江夏金和裴蕊娇是年龄最大的两位。 举重台上,3位里约奥运会冠军邓薇、向艳梅和孟苏平发挥出色,登上最高领奖台。此外,女子举重48公斤级侯志慧、53公斤级廖秋云的夺冠成绩都比里约奥运会冠军成绩高出不少,不少“95后”选手也进入这两个项目的前八名。 击剑场上老将新人的对决尤为激烈。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冠军仲满在获得自己的首个全运会冠军后宣布正式退役。男子花剑团体决赛,老将雷声、马剑飞率领广东队实现四连冠。23岁的男花新秀陈海威带伤获得个人冠军,有望在这个项目上接过大旗。 经历了老将退役的滑坡后,体操队也努力从低谷攀登。福建队选手林超攀在男子个人全能比赛中表现抢眼;广东队15岁的陈一乐在女子全能决赛中一路领先夺冠;女队“小花”刘婷婷、王妍、罗欢等国家队选手也有不错发挥。但相比强队美国队,中国选手的气势仍需磨练。 联合组队,重组格局激发活力 允许跨省市组队是本届全运会的重要改革举措。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席沈金康说,这一改革效果明显,本届全运会场地自行车团体金牌几乎被联合队包揽。分散在各省市的优秀运动员相当于组成了国家一队、二队和三队,带动了竞技水平的提高。 沈金康认为,联合组队不仅是运动员联合,也应是教练、团队的技术力量、科研力量等更深层次的合作。同时,联合组队让更多省市拿到了金牌和奖牌,也会鼓励这些省市更为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希望全运会后对联合组队方式进一步探讨,进一步完善。“联合组队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前提是各地方队多考虑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不只顾着计算奖牌。” 周继红也对联合组队给予肯定,她认为,联合组队能够体现出中国跳水的整体厚势,推动跳水这样的小众项目更好发展。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皮划艇冠军孟关良在观看了全运会比赛后说,水上项目是奥运金牌大户,但在国内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竞技层面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都有欠缺,“这次多人项目夺冠的基本都是跨省联队,从提高水平和训练备战等方面看,这一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规则变化,磨砺选手积极应对 东京奥运会新设项目10米气步枪、气手枪男女混合团体比赛首次登上全运会舞台,中国队在这两个项目中都具备较强实力,代表河北队参加气手枪混合项目的老将庞伟说:“现在规则和设项都在向着吸引观众的方向前进,混合项目精彩程度高,对射击推广有好处。”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劲松说:“全运会前公开选聘了10名国家队主教练,将结合全运会的成绩选拔国家队队员,着手开始奥运集训。” 田径赛场上的国家队选手刚刚从伦敦世锦赛归来,两位世锦赛金牌得主杨家玉和巩立姣均捍卫了在国内的统治地位。但从天津放眼东京,中国田径仍面临着不小挑战。竞走奥运冠军刘虹和王镇已淡出赛场,全运会也是女子链球老将张文秀的告别战。杨家玉、王凯华和王铮等选手虽已逐渐挑起大梁,仍需用稳定的表现证明自己。 在奥运会击剑团体设项轮换原则被废除后,男花团体、女重团体重新跻身东京奥运会。这对中国选手来说虽然意味着机会,但“90后”担纲主力还需要大赛历练。另一方面,目前击剑业余俱乐部兴起,但和高水平竞技之间还无法衔接。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坦言,人才断档问题需要更多措施去应对。 东京奥运会上,体操团体项目将采用4—3—3赛制,“这提醒我们在全能型选手的培养方面还要发力,要全能、团体、单项并重”,中国体操队领队叶振南说,“不然参加奥运会的排兵布阵就会比较吃力。”中国队以往都是以难度见长,对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从本届全运会看,各队对于完成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操属于打分项目,还是要研究裁判的标准,跟上国际潮流的变化。” (本报记者郑轶、李长云、季芳、刘硕阳、范佳元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8日 23 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