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资本疯狂涌入 国内医美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2017-09-13 10:53:05 徐潇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颜值时代,医美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颜值即正义”,一句网络调侃的玩笑,你是否能想到,背后是万亿级的医疗美容市场。割双眼皮、隆鼻,已经并不鲜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医学手段让自己变得更美。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数据,我国医美市场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9年,我国每年整形人数将超过2000万人次。

万亿级市场

9月1日,记者在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楼整形科看到,前来咨询的人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和近60岁的阿姨都围在医师介绍处讨论。

“我在上海割的双眼皮,感觉太宽了,来这里修复。”今年29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选定的医生业务比较多,要跟医生助理约时间才行。张女士挂号面诊以后,通过微信跟医生助理商量手术时间和相关准备事宜。

前来咨询的陆阿姨一进诊室的门就跟医生说:“我想把眼袋去了,再打点玻尿酸,另外医生您帮我看看我要不要做个拉皮?”记者询问得知,陆阿姨今年55岁,“来整形科不想动刀子,微调就可以。”陆阿姨说。

期间有不少男士前来咨询或者复诊,一位戴口罩的30多岁的男士说自己的鼻子“没整好,我来找医生调调。”

据记者了解,热衷微调等医疗美容的人群中,即将进入大学和大学在读的学生人数增加明显。“暑假是医疗美容手术的高峰期,现在很多学生都会割双眼皮或者隆鼻。”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手术前在网上看了很多帖子,很多都是大学生写的,手术的详细过程以及恢复期注意事项等。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相关数据显示,进入暑假,该院的医学美容手术量增加了46%。

看来,颜值消费不限性别不限年龄。爱美人群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医疗美容机构极其耗材行业的发展。2016年,行业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近20%,预计到2019年将破万亿元。

资本疯狂涌入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医疗美容大国,医疗美容市场总量占全球近15%的份额,2015年全国医疗美容人次就超过700万次。全国取得医疗美容机构许可资质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的医疗美容科室、专科医院、门诊部、诊所,已从2011年的近5000家增长至目前的约9000家,并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爆发式增长。

背靠万亿级市场,又拥有不断增长的消费人群,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可谓风生水起,也引来了资本入局。

目前,国内医疗美容机构多为民营。民营医院和诊所在中国医美市场占70%~80%的市场份额,除少量连锁品牌之外,其他美容医院普遍没有知名度,而且不规范经营问题严重。之前,我国的医疗美容机构经历了混乱发展期,随着连锁品牌的增加,医美机构集中化管理、专业化分工、标准化服务都达到了一定水准,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于是吸引了大量资本布局。据了解,资本布局主要集中在美容材料、设备和医疗美容机构。陆阿姨提到的注射玻尿酸正是美容材料里的主角之一。2011年,全球皮肤填充剂市场的销售额达到约15亿美元,其中透明质酸类填充剂占到60%~70%的份额。涂抹使用的玻尿酸也颇受中国消费者欢迎,记者在天猫国际看到,德国平价品牌DM集团的玻尿酸安瓶月成交量超过1万笔。

黑医美搅局

市场火热,监管也要跟上。从今年5月开始,国家卫计委、网信办和公安部等七部门就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以案件为抓手,全链条打击涉及“微整形”的违法犯罪活动。

据悉,网络上,无证培训、非法从医等现象较为突出。长居日本的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8月份通过微信购买了医疗美容产品,拿到货以后发现这些号称“美白、祛斑,紧致皮肤”的产品连使用说明书都没有。

“我在微信上咨询那位老师,她指导我使用。在没看到效果的情况下我向她咨询,她还发脾气怪我不信任她的美容产品。”陈女士想到自己被骗了1.3万元,非常气愤,但隔海维权,难上加难。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兜售假冒伪劣医美产品的工作室遍地开花。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些号称的“整形工作室”都是租用民房,没有任何资质,但由于利润很高,不断有人加入黑工作室的行列。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杨女士表示去年自己在小区附近的美容院做过鼻部填充,“花了3000元钱,就把鼻梁垫高了一点。”杨女士有点后怕,“当时鼻子还青肿了几天,幸亏没出意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