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用“互联网 ”激活非遗传承发展生命力

2017-09-16 11:48:03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分享到: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体现着各民族不同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蕴藏着民族精神的DNA。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历史,积淀了多少文明与沧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众多精彩绝伦的中华“非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民族精神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象征,更成为人们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今年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媒体主题活动正式启动,这次采访报道也将成为网民了解、关注非遗的新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社会、从中老年人到青年学生,非遗逐渐被重视和持续关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也成了广大群众普遍受益、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事业。继往开来,我国非遗保护事业正处于重要的机遇期,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用“互联网 ”激活非遗传承发展生命力

土家织锦,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为有花的背面,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也是现代纺织技术的源头之一。2006年,土家织锦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李政葳/摄)

非遗不断走进现代生活,人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局面正在开启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典型的民营经济大省,也拥有数量众多的民营剧团。2009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省财政每年安排300万专项资金支持民营剧团发展;自2012年起,省文化厅每两年举办一次民营剧团展演活动,搭建民营剧团展示平台。另外,浙江这几年还坚持以基地带动保护,已公布3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3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20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87个省非遗旅游景区景点、50个省级非遗宣传展示基地、8所高校非遗研究基地。

浙江省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等方面成果显著、亮点纷呈,这也正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典型缩影。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对如何在新形势下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具体部署;今年3月,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非遗重要构成的传统工艺保护工作进行专项部署,明确了振兴传统工艺的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路径。

伴随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近年来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成绩显著:

——非遗保护理念不断深化。近年来,文化部特别强调三个理念:一是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二是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三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比如,把非遗项目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一起保护;要求在古村落和老街改造中保留原住民,避免非遗失去传承基因、环境和土壤。

——非遗保护体系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颁布实施,全国26个省份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文化部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制度规范。即,对非遗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国家、省、地、县4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逐步完备;对非遗及其孕育发展环境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制度逐步健全,在非遗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建设“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文化生态区。

——非遗保护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近5年来,中央财政投入46亿元用于非遗保护事业,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11亿元建设153个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从每年1万元提高为2万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39亿元,各省为本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了3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传习补助。

——非遗保护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推进。非遗记录工程稳步实施,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进行完整记录;深入实施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帮助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全国78所高校已举办研修、研习、培训280余期,合计培训4万多人次,提高了传承能力,扩大了传承队伍,增强了传承后劲。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我国积极参与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和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借鉴其他国家非遗保护理论方法和成功实践,为世界非遗保护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非遗宣传展示影响广泛。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优秀实践成果,营造了全社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5年来,全国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2万场次,参与观众5.4亿人次,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