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五头并进 一个方向:贵州扶贫放出“大招”

2017-09-23 23:01:39 贺先青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贵阳9月23日电 题:五头并进一个方向:贵州扶贫放出“大招”

作者贺先青

9月23日,离2018年还有99天,99天能做什么?

在中国贫困省份贵州,省委、省政府主官用双脚丈量民生,走访贫困地区考察脱贫攻坚,期以用实干、奋进干的劲头,交出脱贫攻坚的最佳答卷。

9月20至21日,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代省长谌贻琴分赴铜仁和毕节,走访贫困县、亲临贫困村、调研扶贫产业。不难看出,在本年度剩余的时间里,贵州再次打响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

这些年,贵州在脱贫攻坚中做了什么?孙志刚和谌贻琴的考察回答了这个问题。

孙志刚在铜仁,深入企业车间,鼓励当地积极发展产业,引进培育企业,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就业;走访易地扶贫搬迁户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依靠勤劳的双手,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生活越过越红火;关注教育精准扶贫,“在山区办教育不容易,培养一个孩子就是改变他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家庭,希望大家把更多孩子培养成才,为山区脱贫攻坚作出更大贡献。”孙志刚的话让民众纷纷点头认同。

谌贻琴在毕节,走访异地扶贫搬迁点,她指出,贫困户搬迁入住后关键是要就业,这样才能有收入,实现稳得住、可持续;在赫章县五里村晏家院“组组通”公路项目现场,谌贻琴指出,“组组通”公路项目要想方设法压缩人工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把更多的钱用在修路上,特别是要重视动员贫困群众投工投劳,以主人翁精神修好自家脱贫致富路……

这些年,贵州在脱贫攻坚中都做了什么?答案是贵州以“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五大业态齐头并进,朝着发展的方向,频放“大招”实现从闭塞到开放,从贫困到致富,走出了一条山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

2014年,贵州贵安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大数据中心,贵州利用大数据实现了识别贫困,帮扶贫困,走出贫困。未来三年,贵州将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服务农业生产,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

过去五年,贵州“大扶贫”决战最贫困主要打好了四场硬仗: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易地搬迁扶贫硬仗、产业扶贫硬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未来三年,贵州依然把整体脱贫作为努力方向,发挥“一县一业”等特色产业脱贫攻坚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

2014年,贵州通过了中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贵州利用大生态优势,发展大旅游,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态势;发展生态农业,把“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转化成农民实际收入。今后,贵州将加强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在生态扶贫方面,加强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茶叶、蔬菜、精品水果等领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015年,贵州出台了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从“医养健管”四个方面对贵州大健康产业进行了规划指引。未来,据贵州温泉(地热)普查显示,优良级资源达77处,遍布贵州88个县(市、区、特区)中的72个,这有望使贵州成为全国唯一实现温泉(地热)全覆盖的省份,为申报“中国温泉省”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资源作为医疗和养身保健,对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有着良好的疗效和养身保健作用。

2015年,“十三五”开始,贵州大旅游出现持续井喷。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51亿人次、3140.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6%、40.1%,延续了之前的良好发展势头。未来三年,贵州承诺,九大旅游工程助力脱贫:旅游项目建设扶贫工程、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旅游商品扶贫工程、“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工程、旅游结对帮扶工程、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工程、旅游教育培训扶贫工程。到2019年,力争旅游扶贫带动全省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曾经,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底色。如今,致富路已通,“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成为闪耀贵州头上的金光,开放、绿色、发展成为贵州的主旋律。

从闭塞落后到开放发展,从大山阻隔到靠山致富,贵州抓准了五个着力点——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向着一个方向——发展!发展!发展!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频频放出“大招”,守住底线,走好新路、奔向小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