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走进古乐之乡 探寻非遗活态传承的“随州样本”

2017-09-26 16:49:32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不下马将军》《公路孝女》《蔡明风辞店》……9月24日,在湖北随州花鼓艺术剧院,一场花鼓戏汇报演出精彩上演。随州花鼓戏早期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戏,是湖北随州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与“炎帝神农”、“古乐编钟”并称随州文化“三宝”。

随州花鼓戏内容以爱情戏为主,表演手段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演唱声腔分为蛮调、奤调、梁山调、彩调四大类;伴奏乐器以大筒为主,配锣鼓、云板、唢呐、笙等。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走进古乐之乡 探寻非遗活态传承的“随州样本”

随州花鼓戏(李政葳/摄)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州花鼓戏演红随州大地,成为老百姓最喜爱的剧种之一,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随着时间变迁,花鼓戏传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并且这种情况愈发严重。“50岁的导演,60岁的演员,70岁的编剧。”随州花鼓戏非遗传承人何相安无奈地说。

为挽救濒临失传困境的随州花鼓戏,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对随州花鼓戏进行田野调查,开展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已编印出版了《随州花鼓戏唱腔集》《随州花鼓戏剧目集》等,对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陆续聚集成册;在对花鼓戏资料的整理、归档方面,当地逐渐建立起了电子档案库;组织花鼓戏传承人在随州花鼓戏重点流行的曾都区、随县等中小学开设随州花鼓戏兴趣班。

“10年,10部戏。”随州花鼓戏非遗传承人陈小宝说。近年来,他们不断进行文学创作,每年复排一个传统剧目推广演出,每两年创作一个纪实随州花鼓戏。2013年至2017年,新编排、展演了《陈大姐闯关》《公路孝女》《不下马将军》等10台花鼓戏。“让更多人了解随州花鼓戏,让随州花鼓戏以活态形式传承并传播。”随州花鼓艺术学院院长何敬国说。

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从今年9月开始,在政府部门支持下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开班。通过艺术班培养随州戏曲后备人才,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艺剧种、储备花鼓艺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今年,首届花鼓艺术中职班共招录学生35名,都是经过随州花鼓艺术剧院层层筛选的优秀学员。“我们这些传承人都要进行授课,还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推荐适合的角色。”何相安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