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行仍在继续,我们《乡土》栏目记者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五站宜昌市。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 在宜昌市的长阳比兹卡民俗文化村艺术团里,我们记者团受到了当地土家族同胞的热烈欢迎。 长阳比兹卡民俗文化村艺术团建立至今已有23年,主要负责向游客展示土家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如今这里有二十多位演员,每个人都至少掌握了一百多首土家族民歌,这些民歌都是土家族同胞在长年累月的生产生活中创作出来,心传口授至今。 艺术团里的演员们为我们表演起了原汁原味的土家歌舞节目,其中两个节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舞台上恢弘的大鼓敲了起来,演员们豪迈的踩着鼓点边唱边跳,不时的变换着队形和节奏,可谓是既有气势又带着一丝放荡不羁的味道,鼓点与唱腔让人联想起只身打马过草原的洒脱与落寞。这种表演叫撒叶儿嗬,是清江流域中游土家族的一种灵堂祭祀歌舞,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族有一个奇特的习俗,就是丧事当作喜事办。土家人有 “一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的说法。四山五岭、左邻右舍的乡亲聚集在孝家堂屋里,在亡人的灵柩前,人们踏着鼓点载歌载舞,场面气氛欢快热烈,通宵达旦。 与传统葬礼的沉重和哀伤不同,土家人用这种热烈恢弘的方式悼念死者。而在婚礼这个大喜的日子里他们却一定要放声大哭。 哭嫁,是土家人在三峡民间,特别是在土家人的生活习俗中,最富特色的一种婚嫁仪式。 相传在过去,新娘从出嫁前半个月就开始哭起,一直哭到上轿。哭嫁的风俗与古代的婚姻制度有关。土家族的姑娘在过去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有的人直到出嫁都对男方及其家庭不了解,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担忧,所以哭就成了一种常态,而如今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婚俗。 艺术团的演员们为我们演示了哭嫁的过程,从新娘到送亲的家人好友,每个人都要边哭边唱,哭嫁歌的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 土家族同胞的喜丧和哭嫁,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土家人重情重义、向死而生,所以才能有如此独特的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文/卞廷彦) |
相关阅读:
- [ 09-27]【喜迎十九大·兴边富民行动】果树变身“摇钱树” 小村掀起返乡潮
- [ 09-27]【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印象30秒:宜昌长盛川青砖茶
- [ 09-27]【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一张年画 忆世年华
- [ 09-27]十九大后大陆将"解决台湾问题"摆上日程? 国台办回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