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莉莉)从郑州出发,一路向东,9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喜迎十九大 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的记者走进河南兰考。 这一天,距离2017年2月27日,兰考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过去了210天。 站在曾经是颗粒无收的盐碱地,现在却被满满的绿植覆盖的土地上,一位同行记者说:“我脑中的兰考和我眼中的兰考差距太大了,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案将从那些在与贫困不屈不饶斗争的百姓中、一群为了让百姓脱贫而默默奉献的干部中、在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政策引导中获取。 在兰考,每一种“反贫困”的方法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脱贫中国力量。 “爱心超市”兜底 黄兰各拿着爱心卡将在超市兑换大米。(记者 王莉莉 摄) 在兰考脱贫攻坚纪实纪念馆里,一张红色的大板上,标注着兰考16个乡镇的脱贫情况,截止2016年底,贫困人口已经由2014年7.7万人减少到3127人。 65岁的黄兰各是兰考谷营镇霍寨村人,也是全县未脱贫的一员。 见到她是在谷营镇针对贫困户开设的“爱心超市”里,家里的大米没有了,她带着免费兑换卡和因为家里卫生搞得好,而获取的30分“积分卡”来超市兑换自己需要的物资。 在兰考,不用花一分钱,像黄兰各一样的兜底贫困户、留守妇女、贫困学生等可随意走进超市,选择从5分的油盐酱醋到500分不等的家用机器等物资。 兰考县谷营镇党委书记郭戈说,县里每月为贫困户免费发放30分“爱心对接卡”,以及对这些贫困户进行每周室内外卫生检查,只要个人卫生保持的好的家庭就可获得10分“积分卡”奖励,他们拿着这些卡券就可自行到超市换取自己所需的等值物品。 对于为什么会将“个人卫生”是否达标作为奖励的标准,郭戈说,在他们乡所有的贫困家庭中,因病致贫占到60%,培养贫困户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发生以及因病返贫的第一步。 类似这样的“爱心超市”在兰考16个乡镇中都有,兰考县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就是为贫困户兜底的地方,保证他们不必为生活的必须物资而发愁。 产业扶贫助力 采访中,记者向当地的官员问道:兰考为啥穷?答案是:产业不兴,经济没有支撑。 为此,兰考把脱贫攻坚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找准特色产业,3500家贫困户在家门口养鸡、抓鸭、搞运输稳定增收,拔下了穷根。 此外,兰考在贫困村还发展光伏产业。赵国涛是兰考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目前他在谷营镇霍寨村担任第一驻村书记,他说,面对村里技术匮乏,劳动力短缺的现状,他们反复尝试,最终选取光伏贫,在村民家中进行铺设,仅这一项,贫困家庭每年每户将稳定增收三千元。 据了解,在兰考针对贫困户想干事却没钱,干事又扛不了风险等问题,河南由财政出资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贷款免抵押、免担保,享受全额贴息;财政有针对性地给特色农业项目上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也有相应理赔。 脱贫中的“中国力量” 李好昌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工作。(记者 王莉莉 摄) “天不能换,地能换。”这是71岁的兰考县农民李好昌的内心感受。他说,之前,他常常在家里的土坯墙上画各种各样的植物,期盼这地里的庄家好好生长,日子能过得好些。现在,当初的梦想都已经实现,孩子都成家立业。 “生活好了,今年还想把房子重新加盖一下,不然孩子们都回来,住的地方太小。”从年轻时就在与贫困不屈不挠斗争的老人,到了70多岁有了住新房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他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打零工,每天能挣到80多元。 兰考县第一驻村书记、兰考县食药监局副局长肖玉领说,再穷的兰考人也有富贵的念想。曾经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没有阻止大家前行的脚步,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兰考人用勤劳和智慧逐步改善着居住环境、饮水条件等等。 除了生存条件改变外,兰考的教育也发生着变化,记者看到,在兰考县的学校中,随着城乡信息一体化的建立,这里的孩子从衣着和打扮上已经看不出和城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肖玉领说,这一切就是来自贫困地区最基层的中国力量。 对于兰考来说,2017年2月27日摘掉贫困县“帽子”,意味着新阶段“奔小康”的开始。 据了解,兰考在实现三年脱贫后,又选派了1039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450个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驻村,确保兰考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相关阅读:
- [ 10-01]【理上网来 喜迎十九大】印度学者:大国外交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 [ 10-01]【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三位驻华大使:“一带一路”倡议值得全球支持和参与
- [ 10-01]【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 [ 10-01]【理上网来 喜迎十九大】坚持党的领导,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 10-01]喜迎十九大文艺演出在南平大剧院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