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播种在大地上的美好未来——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考察地
2017-10-03 14:49:43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鸟儿在青海察尔汗盐湖边的淡水湖上栖息(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建章立制:完善机制激发广泛参与 保护生态要谋长久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一系列环保制度政策的公布实施,到基层落实和广泛参与,日益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正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36岁的北京市通州区张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红丰,今年初当上了基层“河长”。“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的谆谆嘱托让张红丰印象深刻。 “通州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起始端,水是通州的名片。运河水一度因工业排污、生活污染变臭变黑,经过近年来的整治,水质明显好转。”张红丰说。 据介绍,2017年底前,通州区全区黑臭水体将被确保全面消除;计划至2020年,通州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 “除了各级河长日常巡视,村里现在有志愿者队伍充当‘左右手’,发微信、打电话,发现情况我们必须及时协调解决。”张红丰说。 点成线、网成面。哪怕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也能看见一个个生态文明建设“主人翁”的身影。 去年以来,在海拔约39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传输,两名藏族牧民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了雪豹交配及棕熊、金钱豹等大型动物的照片,为纪录当地生态环境多样性增添了宝贵素材。 2016年8月,正是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习近平总书记与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管护员进行视频交流。 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介绍,一年多来,“青海生态之窗”这一网络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的观测点位数量不断增加,从去年8月份的8个观测点位增加到19个,预计到明年将达到40个。 “去年,我们开展了国际自然观察节、音乐节、漂流和徒步活动,让参与者领略昂赛大峡谷的美丽风景与文化,让当地群众向专业人士学习科学知识,牧民保护故土的意识越来越强。”曾在视频交流中与总书记“面对面”的扎西东周表示。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将严守生态红线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进落实河长制、生态管护员等政策……严格的制度、有力的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基层落实,都彰显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恒心。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正凝聚起多方合力,阔步迈向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好未来。 (记者 孙奕 张大川 庞明广 黄筱 马晓成 关桂峰) |
相关阅读:
- [ 10-03]习近平就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致慰问电
- [ 10-02]“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系列网评之六:问鼎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引擎”
- [ 10-01]半截皮带的故事令习近平动容
- [ 10-01]【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 [ 09-30]决意彻底改革中国军队,习近平的这句告诫震撼全军
- [ 09-30]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
- [ 09-30]牵挂,为了亿万人民的美好向往——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考察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