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农民,却扎根农田,天天和土壤“对话”, 她,又是“智慧农民”,指导农民更“智慧”地侍弄土地。 她说,让科技为人民带来福祉,是她肩头最沉甸甸的责任。 她,是农业科学家,党的十九大代表廖红。 “这么热的天,你们的工人怎么还在工作?” 福建省安溪县举源村的种茶大户刘金龙正带着客人参观茶山。车转了一个弯,眼尖的客人惊呼了一句。 “这哪是我的工人,这是大学里的教授,是专家。”刘金龙笑着解释。 在田里工作的,正是与刘金龙合作许久的廖红。这一车子人完全看不出,廖红曾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是国际植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里唯一的中国女科学家。 刘金龙曾经一筹莫展。他拿脚下这片土地一点办法都没有。 安溪县的土壤是极酸的红壤,除了杂草,长不出什么作物来。因祸得福,喜酸的茶树偏偏爱长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因此,一进安溪,总能看到大片的茶山和茶园。然而,土壤的贫瘠使得茶叶的产量不高,大量的化肥和除草剂投入使用后,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品质不稳定……形成了恶性循环。 廖红敏锐地看到了村里的问题:光秃秃的茶山上,除了茶树几乎什么都不长,生态环境非常糟糕。她想以这里为基地,给农民研究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 起初,许多农民对她这样的“大专家”保持着深深的戒备心理,怕她是来“推销的”、“坑钱的”、“骗人的”。还有一些人看不起她,认为廖红不过是一个“小女子”,“凭什么要听她的”? 廖红对此并不恼怒,试图用别的方法来“打入内部”。一次,她看到一篇社会学论文,里面提到,在中国大部分农民心中,对“专家”的信任度只排在倒数第三,但是对“本地能人”的信任度是第一的。 廖红灵机一动,既然“专家”不行,那就找“能人”来合作。于是,她与刘金龙就这样见上了面。 廖红知道刘金龙对“科技力量”的期待,而这也是她面对的一道考题。她为当地的茶园设计了“茶豆套种”的模式,让茶树与大豆进行间作,利用大豆生物固氮的效果来作为“绿肥”,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国际上普通认为,像福建这样酸碱度低于PH4.5的土壤,怎么可能种得出固氮的大豆呢?廖红攻坚了多年,通过对大豆品种的不断改良,种出了让国际上其他团队都眼红的“绿肥”大豆。她的大豆,即使在PH值为4时也能长出用于固氮的根瘤菌,给这片贫瘠的土地补上了营养。茶豆间作让夏茶增产一倍以上,还免去了肥料和除草的费用,给刘金龙的500亩茶田省下了近100万的成本。看着田里绿油油的大豆,刘金龙笑得合不拢嘴。 看着这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村里的其他人也开始找上门“讨经验”。刘金龙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他组织了村里500多户茶农,准备在明年全村推广这一个模式。 “我始终觉得,我们的论文不能只写在纸上,更应该写到大地上去。”廖红说。 |
相关阅读:
- [ 10-06]【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专访瑞典创新局局长: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叹服
- [ 10-06]【唱响主旋律 喜迎十九大】歌曲《中国人民有信仰》
- [ 10-06]“喜迎十九大,记录新福建”系列短视频报道今天推出第六辑 《我爱我“家”》
- [ 10-06]十九大代表风采:用最平凡的服务 温暖每一位旅客
- [ 10-05]小纸条攒出大专家(十九大代表风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