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量子——超微观世界的物质,人们还少有认知。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是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说,“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墨子号”作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给用户单位使用。 “标枪”升空,“天网”织就,这标志着我国以“领跑者”的姿态,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的全球制高点。而“上九天”宣示国家力量的“中国重器”不胜枚举。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2016年10月23日7时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天宫二号”——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开展的是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包括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而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成为很多科技迷心中引以为傲的“中国智造”。防“黑飞”、“上天入海”精密测量、无信号区域短报文求救……凭借一系列“酷炫”应用,北斗系统已覆盖了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6月9日,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鞠焕宗摄/本刊) 五年来,从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从“天宫”飞天到“天眼”探空,中国在诸多重大尖端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成为促进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中国最高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极大推动着中国的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为首。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自主创新、开放创新,中国向“高”而攀已得“弯道超车”之效。 |